身障就業用「包容創新」激發經濟效率

李祖翔 |2012.06.23
1821觀看次
字級
身障者出席國際會議,討論未來生活及就業議題。圖/記者李祖翔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記者李祖翔





二○一二國際工作組織(Workability International)年度會議日前在台北舉行。組織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促進國際間身障就業發展的交流、倡議非歧視權等。在全球經濟持續衰退、美國經濟成長疲軟、歐盟經濟需要首腦信心喊話、各地天災影響下,社福團體如何面對「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問題,比一般人面對失業率還要嚴重,會中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學者與NGO工作者分享了他們的成果,並針對台灣現狀作回應。

誤解與歧視

身障者就業阻礙

首先是國際工作組織副主席、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蘇珊.布魯耶爾,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製作的「世界身心障礙報告」,指出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UNCRPD)對政府、企業、NGO有三方面的建議。

蘇珊.布魯耶爾表示,在美國,身障者可在網路上查詢自身教育、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的統計資料,還有相關法令的諮詢,康乃爾大學有專門研究如何「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推動身心障礙者工作及就業」的單位。「我們認為對身障者來說,種種問題的解答,取決聯合國身障權公約是否能被各國納入主流立法中。」

她指出,全球對身障者有諸多不公義,例如就業上,國家沒有提供系統性的資料,身障就業率低於整體人口就業率,就業率根據障別的不同而有極大差異性;身障者勞動市場多非正式的;身障者薪資普遍比一般人低,女性薪資比男性少;進入勞動市場充滿障礙,缺乏資訊管道和機會,主觀認為身障的生產力較低,對精神健康狀況有偏見,誤解也造成身障者自我期望低落,有的國家對身障者「過分保護」,引起雇主不滿,認為「生產力低,卻得給予高成本的酬勞」。

平等與權利

擁有工作是關鍵

研究分析,社會援助對身障者就業有正面影響!因此除了環境配合,還得教導身障者了解自我,利用資源,創造有利於社會的價值,最後,是政策的支持。

美國學者建議雇主努力成為模範企業,其他組織則支持身障者網絡,將身心障礙作為談判議程的一部分,政府不該對身障年長工作者和員工的健康、生產力作假設。「資料顯示,歷史上被邊緣化群體的成員,在包容性單位中,整體工作的經驗比較好。」包容性單位可以使團體有更好的運作,較高的凝聚力,較少衝突和誤解,更有創意以及創造較高的財務績效。

印度提魯奇視障復健組織顧問麥拉潘.蘇布拉曼尼恩說,雇主常擔心,身障者生產力低,即使具有競爭力,也可能會要求特權,因此不願給予工作機會,而NGO的社會企業,要培植身障就業管道,又會面臨需要加倍輔導,並遊說政府,讓就業法案適用於所有部門,所以有很多阻礙。

儘管阻礙重重,香港身心障礙者復健服務卻超過三十年,香港復康聯會副主席溫麗友說,「就業是身障者在社會獲得體面地位、平等機會和權利的重要的關鍵。」而倡議社會企業,創新是必須的,NGO應把對待弱勢社群的正確概念帶進社會中。

嘗試與創新

解決成本爭議

對於身障就業困境的解決,各國都有成功案例。台灣政治大學NPO-EMBA 平台計畫主持人黃秉德對台灣身障就業、企業的觀點有研究,他表示,台灣過去三十年來有很多的嘗試與創新,確實有成功案例值得參考,不過台灣社會對身障就業的態度不是很積極,維持生計還得靠家裡支持或社會福利補助。

台灣身障者就業最大障礙是「成本效率」的爭議,職務再設計與工作環境的改善,對企業來說都是額外支出,一般認為身障者的有限職能,不一定能夠符合企業競爭的標準,為了方便,企業寧願被罰款,也不願給予工作機會。而台灣成功的企業經驗,是採「創意的操作模式」加上「非營利組織的結盟合作」促進就業,用創意維護經濟效率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美化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姜樂義說,基金會與身障團體、庇護工廠合作,回收旗幟再利用,並透過外展活動,義賣作品,一面不起眼且花費約一百元的旗幟,經過設計就可以是圍裙、環保袋、棉被袋、防塵布、束口袋及各種遊戲的道具,選舉與廣告旗幟氾濫,成為資源的浪費,這個創意不僅環保,還促進身障者就業。

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游秀慧認為,在商業社會的競爭下,社會企業面對不少挑戰,例如「高成本、貨源供應不穩;殘疾雇員穩定性須衡量;公眾對產品及服務有次等觀感;缺乏市場營銷的通路;社會企業在管理上常面對雙重標準的問題」,而要生存就得靈活變通,他們提出「發展自家食品供應鏈;讓訓練與就業並存於企業中;以商業手法營運非營利組織;建立策略性夥伴;為社會企業進行商業及社會效益的評估」等解決方案。

國際身心障礙及發展組織孟加拉分會主任默沙拉夫.胡森說,大部分成年身心障礙者必須面對雇主及同事的誤解,且從年輕時就缺乏教育及訓練,長久的邊緣化及隔離,使得長期處於貧困的狀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組織發展了「庇護所網絡(PANAH)」,功能像社交網絡和職業介紹所,提供職業訓練,並將他們轉介至成衣工場擔任工人,孟加拉成衣生產及出口商協會就指示所有的成衣工廠必須聘用身心障礙者為員工。

美國人性科技法人主席瑞克.賽巴斯丁表示,儘管技術性產業外移,某些服務部門仍持續需要服裝供應,想想核心產業及商業服務線:清潔衛生、汽車運輸、建築、物業管理、餐飲服務,許多地方社區服務都需要穿制服,像警察、消防員等,這就可以創造身障就業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