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 當時光列車長 開發古典文創價值

李祖翔 |2012.06.09
2480觀看次
字級

形容夫妻感情好,現代人為求方便和新穎,會直接用臉書的「讚」傳達內心的共鳴與感動,但怎麼也比不上「鶼鰈情深」和「心有靈犀」的文詞貼切。社群網路上的火星文與注音文雖然在次世代間使用廣泛,卻仍遭非議,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上不了面,然而,正值全球與政府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之時,為什麼這些「創意」沒有被接受?

長期致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漢光教育基金會認為,好的創意要承先啟後,從既有的古典精華上發展,如果一個人始終不了解自己的過去,讓文化出現斷層,就不僅僅讓創意失去內涵,對社會而言,還會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提到「中華文化」及「傳統」兩個詞,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乏味與枯燥,或者覺得是老人、老師才會接觸的玩意兒,與年輕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不過漢光教育基金會推出的每項活動,卻讓參加過的師生意猶未盡,甚至希望再多一些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他們終生受益無窮,更甚,把體會傳到學弟妹身上,讓所有人都受惠。

到底漢光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能讓大人、小孩都回味無窮?先看他們歷年舉辦的「舊愛新歡—中國古典詩詞校園譜曲創作暨歌唱表演競賽」,究竟讓學生與古典詩詞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詩詞創作 唱出人生百態

宋詞辛棄疾的《青玉案》提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參賽的學生用歌聲來詮釋,他們認為詞裡的意境應該是人群相互交錯,個個低頭、獨自行走,縱然熙來攘往,卻都若有所思、萬分落寞,透過演出意境更加動容。

唐朝李頎的《古從軍行》:「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和屈原的《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要如何表達?學生將中國千年前的詩、樂、舞合而為一,以詩歌傳統為基調,運用現代樂編排,將唱腔的錯落及現代舞的演繹,架構出完整又創新的吟唱,他們穿著古代武士的戰袍,手拿戰刀,當燈光打在舞者身上時,戰士保家衛國與淒涼無奈的內心感受,強烈地傳達給在場的觀眾。

與戰歌不同的是,有的學生對情詩比較感興趣,例如宋朝陸游的《釵頭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懷念前妻的深摯情感,反應當時古代舊制下婚姻不自由的悲愴,另有呼應陸游《釵頭鳳》,由唐婉所做的「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難!難!難!」詞相應;還有辛棄疾的《摸魚兒》:「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學生穿古裝、撐油傘、外拿紅絲巾,談一場身不由己的古代戀情。

唱唐朝元稹的寶塔茶詩:「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芯色,盤轉鞠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明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台大參賽學生認為,詩以塔入形,茶做連結,千年歲月的過往雲煙,在腦海裡翻滾,所以他們用採茶農的裝扮,唱著千奇百怪的人生萬象。

漢光教育基金會執行總監朱玉昌笑說,將詩詞躍於紙上,再運用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意境,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力,增加閱讀的趣味,更重要的是,漢光提供優勝獎金十萬元、入選獎金三萬元及要價七千元的琉璃獎座。

有一年中山大學音樂系的三個女生為了自籌畢業製作拍電影的基金,找公部門幫忙,四處碰壁,屢屢受挫,最後在古典詩詞創作競賽上看到希望,不只讓她們更了解中華傳統,還拿下高額獎金,成功完成小電影的作品。現在漢光更與台灣合唱中心合作,將古典文學注入現代A Cappella(阿卡貝拉),嘗試製作成正式曲目讓全球華人聆聽。

探索古典 延伸文創作品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小說最受讀者熟悉的句子非「問世間,情是何物」莫屬,這句詩就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摸魚兒》(詞牌名,最著名的是元好問與辛棄疾所作)。經典瓊瑤作品改編的《還珠格格》,最有名的詩詞是「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也是出自漢朝樂府民歌《上邪》。可見古典的美,經過現代人的延伸,能讓整部作品趨近完美,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創新只是沒有憑據的發想,漢光認為將很難引起深層共鳴。

除了為學生安排與古典詩詞的「邂逅」,進入時光隧道,探訪古人的愛恨情愁與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情景,漢光還提供全國師生「說唱藝術、文化點燈創藝巡迴研習營及全國國小、國中、高中的中文讀寫能力競賽活動」,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的預算,讓師生免費參與、重新探索文化的美妙。所以連國文老師都有想來重學國文的衝動,多數上完課程的老師反映,回到學校後把專家傳授的「有趣教學法」用在學生身上,師生的印象都深刻了,對學習也愈來愈感興趣。

大里高中國文科教師曾瓊芳說,學生現在對詩詞的意境有不少啟發,人變得更加成熟;為了參加漢光舉辦的研習與競賽,儘管學校經費拮据,對藝文支出也愛莫能助,家長會仍然頂力支持,贊助車資、服裝清洗費,友校還願意出借表演衣物,指導老師甚至甘願自掏腰包請學生吃便當、用點心,「像表演道具和化妝用品都是我出的,有的同事笑我們沒賺到鐘點費,還倒貼不少,其實在我們心中,已認定讓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是在做一件對的事、善的事!」

朱玉昌說:「恐怕沒幾個非營利組織像漢光一樣,不斷推陳出新,做這麼多類型迥異的活動!但我們想要提供給社會的觀念至關重要,我們想為中華文化找到一個新而有力的傳承,更要讓接觸和研習中文的學子,都找到好的出路。」

文科加油 找到自我價值

漢光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始於一個小小的感慨和意外發起的宏願,董事長宋具芳曾不經意地察覺,長年浸淫中華文化的學生,居然是了無生氣的,畢業後,社會對於中文系學生的接受度也不高,連學生自己都認為「沒出路」,但她不認為這是對的!因此立誓,若有天自己或先生(為華碩的創辦人之一)功成名就後,她就要推廣中華傳統文化,並且灌輸社會一個概念:「唯有傳承文化,才能創造新價值,而中文系的學生最接近傳統文化的思維,所以中文系該成為這個世界、各種企業、各領域中的主角。」現在她的宏願正一步步地實踐。

在宋具芳的計畫中,漢光想先為「文化創意」的定義正名。

朱玉昌說,在全球、包括總統馬英九推廣文創的當下,漢光教育基金會邀請的諸多講師卻發現許多學校的教師將文創產業比如商業、電子業等「產業」看待,沒有意識到文創產業應指「分布在各領域的文化創意」,所以各個產業都可能存在文創產物,而文創是從人的角度出發,透過文學思考與社會接軌,例如電子科技業者的宣傳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就傳達了人文思考的重要性。

更深一層的說,漢光認為中文系的學生已經具備文創基礎,只要再習得各領域的技能,如行銷、管理、設計等,就能發揮想像不到的效益。所以漢光所做的一切,是個開端,是個將中文系師生的「古典思維」被喚醒、並注入活力與生氣的前製動作。

簡單地說,在基金會為文組學生開闢就業路之前,他們還要幫學生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