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死亡是一種生命的展現(四)

文/慧開法師 |2012.04.22
4394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文天祥從容就義

宋‧朱熹《近思錄》中有云:「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南宋‧謝枋得〈卻聘書詩〉有云:「慷慨死節易,從容就義難。」文天祥可說是古往今來最令人欽佩的「從容就義」典範,也是我最敬佩的古人之一。

南宋衛王祥興元年(公元一二七八年)夏季,文天祥在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後,為了突破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但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就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季,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再敗退走。

兵敗被俘 自殺未死絕食不成

民間傳說,就在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追及時,突然冒出三座山峰擋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撤退,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來祀拜這三座山神,以感念祂們保護忠義。文天祥率兵向海豐撤退的途中,宋軍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紮營造飯時,遭到元將張弘範的突襲而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不幸被俘。

之後,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向張世傑招降,他就寫了一首《過零丁洋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了這樣的「招降書信」哭笑不得,不久即遣人押送文天祥到大都,在路上,文天祥絕食八日不死,後來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前後囚禁長達五年。

祥興二年(一二七九年),陸秀夫帶著小皇帝趙昺,從甑山懸崖上跳海殉國,宋朝正式滅亡,但是文天祥仍然堅守死節,在獄中還作了一首《正氣歌》以明志。

元帝惜才 勸降不屈但求赴義

元世祖忽必烈愛惜文天祥的才華,不忍殺他,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不果。至元十九(公元一二八三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願授以宰相祿位協助治理天下,文天祥不為所動、堅貞不屈,只說:「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元朝又派出當時已經投降的南宋大臣們勸降,卻遭到文天祥痛責,接著又請出被俘的宋恭帝出面勸降,文天祥也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文天祥先向南方跪拜,然後從容就義,年四十七歲。

就在行刑後不久,突然聖旨到,下令停止行刑,但是文天祥已死,忽必烈聞訊深感惋惜地說道:「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去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了一首絕筆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相較荊軻與子路死得那麼慷慨壯烈,文天祥死得如此從容不迫而正氣凜然,充分體現了他自己所言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認為文天祥最令人欽佩之處,其實還不在於他的死,而是在於他死前所承受的種種心志折磨與肉體煎熬,包括來自元朝的威脅利誘,來自宋朝舊臣的人情勸降,來自骨肉親情的牽掛羈絆,來自地牢囚室中的惡劣情境與非人待遇。

面對如此這般的內外多重壓力疊沓而至,一般人早就崩潰了,要不就是投降,要不就是自殺,幾乎沒有人能承受得了,文天祥卻能「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這種「生死無懼」與「生死一如」的態度、風範與氣節之展現,何其豁達!何其磊落!何其堅貞!(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