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去-- 普洱與普洱茶

黃浩然  |2011.11.26
1150觀看次
字級

在中國的歷史,距今約二千年以前,就有記載雲南已經有生產茶葉。但當時並沒有特定的名稱,直到明代(西元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四年),才在一本有關雲南地方特色介紹的書籍—《滇略》中,正式提到「普洱」(即普洱茶)這個名字。

實際上,「普洱」是一個地方,古時稱普洱府,當地並不產茶,因為是朝廷官府所在地,也是整個雲南地區對外物資流通中心,所以分散在各地的茶葉均在此地集中後再運送。久而久之,普洱府就變成雲南茶的代名詞,而只要是雲南的茶皆稱為「普洱茶」。

過去雲南主要生產綠茶為主,又稱「滇青」。「滇」是雲南省的簡稱,而「青」在中國字中代表新鮮、翠綠的意思。而其生產的茶除了自用外,大部分的茶皆銷往鄰近的省分,如蒙古、西藏等,或運往廣東、香港,再轉運到東南亞、台灣。

而茶從生產到消費者的手中,短則一、二年,長則數十年之久。茶葉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後發酵,口感及滋味變得更滑順香醇,與剛做好的普洱茶完全不同。又由於保存簡單又耐沖泡,所以在海外頗受歡迎。尤其是香港,幾乎所有的茶樓(餐廳)都供應普洱茶。而這時普洱茶的顏色因後發酵之故,會變得更紅潤,也更容易入口。

但是,同一時期在雲南當地及中國內地的人,還是習慣喝新鮮的普洱茶(滇青)。因為口感比較鮮爽、刺激,而且對於長年以肉為主食的西南部遊牧民族,也可以代替蔬菜,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纖維質,所以很少人會將普洱茶放久了再喝。

換句話說,早期的人雖然都喝普洱茶,但因為目的不同,及茶葉陳放的時間不同,滋味自然不同。相同的,對普洱茶的印象及概念也完全不一樣。所以十年前,在雲南舉辦的一場「普洱茶研討會」中,曾經有台灣的朋友提到「陳年普洱」這個名詞,當地人卻聽不懂,更沒有故意陳放那麼久的茶。   (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