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經典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文心工作室 |2011.09.30
47731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禮記.學記》

讀懂名句

玉石的質地雖然美好,若不加以琢磨,就不能成為器皿;人雖貴為萬物之靈,若是沒有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的道理。因此古代王者建設國家,治理人民,以教育為首要的項目。《尚書.兌命》說:「自始至終,都要經常想著學習。」就是這個道理。

名句故事

《禮記.學記》的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人耳熟能詳,這與《三字經》中「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類似。雖然「不知道」與「不知義」有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同。

美玉藏在礦石之中,必須經過切割才能看見;就算見到玉石,不經琢磨還是無法成為精美的玉器或玉飾。

以此為喻,人也是一樣的,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做人處事的正道,不能分辨事情的義理;學習當然要趁早,孩童時代不學,年紀大了便難以有所作為,因為人必須接受學習與考驗,方能成材。

《論語.學而》篇記載了一則以琢磨玉石為喻的故事。子貢問孔子說:「貧窮時不諂媚,富有時也不驕縱,這種表現如何?」孔子說:「可以,可是不如處於貧窮而仍能長保其樂,富有而能崇尚禮儀的人。」

經過這一番問答,子貢想起《詩經.淇奧》所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於是問孔子:「老師您的意思是要『好還要更好』、『精益求精』之意吧!」孔子聽了非常高興地說:「現在已經可以和你一齊討論詩經了,因為告訴你一件事,你就可以推悟出另一件相關的事。」可見,以琢磨玉石作為人學習修養的比喻,其來有自。

新說句名

《韓非子.和氏》敘述一則「和氏璧」的故事。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發現一塊未經琢磨的璞玉,他將玉石奉獻給厲王,厲王派玉匠觀察,玉匠認為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怒而以卞和欺君,砍掉他的左腳;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將同樣這塊璞玉獻給武王,武王也派玉匠去看,玉匠仍認為那是普通的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失去雙腳的卞和只能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哭泣,哭了三天三夜,悲淒泣血。文王聽聞此事,便派人問他為何哭得那麼慘?卞和表示自己發現一塊美玉卻一再被人說是普通石頭,因此深感悲泣,文王於是再派其他玉匠詳細檢視璞玉,才發現這真是一塊珍貴美玉,便將美玉命名為「和氏之璧」。

雖然此則故事要說明的是人才難得,但是懂得辨識千里馬的伯樂更加難得,往往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伯樂,以致於人才被埋沒。

然而,我們同樣可以看出,玉石未經琢磨就連經驗老道的玉匠都未必能看出它的美好價值,人也一樣,不經過學習的過程,哪怕天賦再高、資質再好,也無法適當展現自己的才能;與其感嘆世上沒有伯樂、沒有知音,還不如先加強自己的實力,使自己成為光彩照人的美玉。(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