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生死學」導覽(四)北美洲「死亡教育」的課程內容

慧開法師 |2011.09.25
1627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自一九六○年起,「死亡教育」開始在美國大學校院與中學裡,有系統並且有計畫地推廣。到了一九七四年七月,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全美已經有一百六十五所大學校院開設有以「Death and Dying(死亡與臨終)」為主題的通識教育課程。

同年,據死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弗爾頓(Robert Fulton)的報告,全美國的中學開設有關死亡教育的課程者,已經超過一千一百所以上。此外,根據一九七五年的一項調查,全美國至少有四十所醫學院開設有關死亡教育的正式教學或訓練課程。

綜合而論,在美國所實施的死亡教育課程,至少包含有下列幾項內容:

(1)有關個體的「死亡態度(death attitude)」與「死亡焦慮(death anxiety)」之探討。

(2)死亡的定義與情境描述。

(3)面對死亡的必然性。

(4)死亡與兒童之議題,包含:(a)探討兒童在不同年齡層對死亡的態度與理解,(b)探討末期病童的生死經驗。

(5)死亡與安樂(易)死(euthanasia)及相關議題,包含:(a)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b)生命倫理及醫學倫理的兩難,(c)末期病患延長生命的問題與困境,(d)緩和醫療、安寧照護與臨終關懷。

(6)墮胎與自殺及其防治。

(7)死亡與儀式:喪葬禮俗文化。

(8)喪親與悲傷之議題,包含:(a)喪親與失落,(b)悲傷輔導。

(9)死後生命之探討,包含:(a)死後生命的各種不同觀點,(b)瀕死經驗(NDE: Near Death Experience)的探討。

簡言之,調查不同年齡層與社經背景的「死亡態度」以及「死亡焦慮」之研究議題、安樂(易)死、自殺防治以及悲傷輔導(Grief Counseling)等議題,構成了美國死亡教育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九七六年,美國成立了「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死亡教育與諮商協會,簡稱ADEC)」,推動與死亡議題相關的各項教育與諮商工作,其每年召開一次的年會,都有五、六百位以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與會。筆者曾於二○○○年四月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府Charlotte市,出席該年度的研討盛會,為期五天,得以與眾多歐美學者,就死亡學、死亡教育、悲傷輔導及相關議題相互切磋,獲益良多。(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