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佛經 創作過程有奇遇

李祖翔 |2011.07.21
2426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不是佛教徒,也能因接觸經文而受益?桃園龍潭一家餐廳的老闆梁成福,無意中接觸陶土,興致一來就想在陶土上刻佛經,奇妙的是不僅車禍意外化險為夷,刻製過程還因為有法師參觀,順利突破瓶頸,日前大陸收藏家對其作品產生興趣,邀他到北京參加公益拍賣,他毫不猶豫就將價值二十萬人民幣(約新台幣八十九萬元)的作品捐出。

七年前書畫家李元慶與彩陶畫家李秀芳,在梁成福的餐廳相識,「他看見我們在玩陶,興致勃勃,我們從一個小杯子、小盤子,到一起陶刻唐詩宋詞、流行曲,後來他更想玩大的,突發奇想,要刻《金剛經》,總共刻了三套。」

李元慶與梁成福都不是佛教徒,卻因為接觸刻經,有種種奇遇,「有一次梁成福開車與人擦撞,以為對方可能會受傷,心慌意亂,結果居然一點事都沒有,他認為這是佛菩薩的保佑;還有一次他在刻《大悲咒》,遇到瓶頸,附近精舍的住持來欣賞作品時,不過摸了幾下,他就愈刻愈順。」李元慶說。

「梁成福是龍潭的傳奇。」與他一起做陶刻的李元慶說,身兼餐廳老闆和桃園地檢署義務法醫的梁成福,沒有美術經驗,但卻在短短七年內作品受收藏家青睞。遠在北京的中華慈善總會,舉辦了一個幫助貧困孩子與學校的「曙光希望工程」公益活動,邀請他們義賣作品,梁成福、李元慶、李秀芳共捐價值人民幣三十萬的「陽刻篆字心經陶磬」和彩陶。

「陽刻最難的地方在於需要謹慎製作、耗時耗力。」心經陶磬是李元慶與梁成福在鶯歌買坯、龍潭雕刻、三峽燒窯才催生出的作品,收藏家認為,他們在平凡、樸實中體現經文「應無所住」的精髓與「明心見性」的智慧,未來計畫刻《道德經》,嘗試浸淫在道家老子「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