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俊仁 治病也醫心

趙莒玲 |2011.05.28
4106觀看次
字級

他,是天主教傳教士,也是小兒科大夫。行醫三十七年的歲月,從「樂叔叔」、「樂爸爸」變成「樂爺爺」,在病人及其家屬心目中,他風趣幽默,是位溫文儒雅、醫術精湛的名醫。「治病也醫心」的他,溫柔體貼,細心看診時,不時地以淺白但蘊藏智慧的譬喻,讓惴惴不安的病患,帶著「平安喜樂」的笑容回家。

生命歷經兩次大轉彎

這位「以愛還愛」的小兒科醫師,原本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大學時又學農,因此傳播福音和懸壺濟世,是他生命旅程的兩次大轉彎,也是不可思議的奇異恩典。

這個奇妙恩典,從樂俊仁母親罹患嚴重肺結核病開始。樂媽媽在治療期間,有位愛爾蘭傳教士真摯的關懷,讓樂家人深受感動,陸續皈依天主;他則在家人歡喜祝福下,赴德國就讀神學院。

進修當傳教士的初期,樂俊仁前往越南難民營事奉,親睹烽火連天造成殘肢斷臂、骨肉離散的「人間煉獄」,許多人在無醫療照護下驚恐死去,內心大為震撼,也觸動了悲憫之心。就讀神學院一年半後,他申請就讀波昂大學醫學院,展開長達八年的專業養成教育。

學成後,越戰已結束,只好歸國。樂俊仁先考取台灣醫師執照,從此肩負傳教和救人的雙重使命。先任職台北榮總小兒科醫師兩年半後,前往中國醫藥學院服務,並跟隨馬光亞老師學習一些中醫。一年後,調派東部傳教,在花蓮門諾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一待就是十四年。隨後,轉到聖母醫院服務七年半,八年前,轉任台東基督教醫院至今。

真心誠意帶來福氣

近四十年堅定不移的行醫救人,起源於樂俊仁的一段機緣。在德國求學時,他常到教會幫忙。有一天,有位教友突然開口問他:「你明天晚上十點,能否到我家看我的孩子?」他從來沒看過那位教友的孩子,也不曉得他有孩子,當場愣了半晌。

由於教會所在地為鄉間,當地居民大都晚間八點左右就關門休息,清晨四、五點開始工作。因而,樂俊仁很婉轉的探問:「那個時間會不會太打擾?」教友趕忙回答:「沒關係的。」隔天,他晚間九點五十分抵達,剛踏進門就看見一位手腳扭曲變形的青少年,坐在輪椅上,費勁地擺動張力不均的身軀。

怔忡的望著這幅景象,樂俊仁頓然無言以對。這時,教友打破沉默,訴說埋藏心中的痛楚:「我不想聽到村民奚落或嘲笑我的兒子為『怪物』那些難聽的話語。因此,每天晚上十點,我才悄悄地推著我的兒子外出,在烏天黑地的夜空下散步,已整整十八年了。」

這段讓人痛徹心腑的悲泣,對樂俊仁衝擊相當大。他深刻感受撫育身心殘缺孩子的雙親,內心深處最難以言喻的痛苦,就是──無法忍受別人「斜眼看」他們的孩子。於是滿懷歉意的跟那位教友說:「我代替那些用異樣眼光看你孩子的人說聲『抱歉』!也請原諒他們的『無知』。」

從此,樂俊仁不時地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用輕蔑、鄙視的眼神看身體殘缺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他略帶戲謔的說:「如果你的淚腺太發達,就請隨身攜帶手帕,但千萬不要號啕大哭!而且在落淚之前,先問自己為他們做了甚麼?」捫心自問,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希望別人伸出援手嗎?他語重心長的建議:「心動不如行動!從『祝福』的眼神開始,自己會更有福氣。」

言教與身教勝過苦口藥

在德國醫學院就讀期間,樂俊仁研究治療苯胴尿症(一種遺傳性疾病)的藥物時發現,那種藥物非常難吃,且療期很長,得延續到發育期,照顧這種孩子的父母,不只是痛苦還更辛苦。

但是做臨床實驗時意外發現,那些父母具有堅韌不撓的潛力。因此,在進行治療智障兒時,醫師還必須開發他們父母抗壓的潛能,並改變他們對「痛苦」的觀念。

成為小兒科醫師後,樂俊仁每次診療先天不足的慢性病的個案時,不僅致力解決孩子疼痛的病症,更投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心力,平撫家長心理的痛苦。在漫長的診療期間,他的眼睛不只看顧個案病況發展,更關懷家長忐忑不安的情緒。

「即使是先天不足的慢性病孩子,他依然時時刻刻處於學習狀態,因此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會影響療效。」樂俊仁提醒說,這種疾病需要長期作戰,如果父母態度傲慢或口氣很凶,就做了最壞的示範,這也是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他總是不學『好』的,而學『壞』的」的根源。

有位住在北部、十七歲的自閉症孩子,每天嘰哩呱啦講個不停,不時發作癲癇症,他的母親因不了解而無法忍受,每次見到醫師就大吐苦水。

樂俊仁決定改變那位孩子母親的觀念,耐心的開導她:「妳的孩子不壞也不囉唆,他只是一再重複說同樣的話,並不表示他囉唆,因為他不是故意的;第二,妳的孩不會做壞事,他的任何行為表現都是『無意的』。」解開心理「關卡」後,那位母親以更大的包容跟孩子相處,也漸漸影響孩子的情緒反應,慢慢減少講個不停的習慣,母子溝通方式也隨之改善。

連續看診兩年後,最近這對母子再到東基複診時,那位母親開心的跟樂俊仁炫耀:「今天我的孩子坐火車時一路欣賞風景,好幾個鐘頭都沒有講話耶。」他故意的問:「妳有給他催眠?還是給他吃鎮靜劑?」那位母親搖搖頭,肯定的說:「絕對沒有。」聽到這項結果,他非常興奮,因為證明了─減緩病情「跟吃藥一點關係都沒有」。

用智慧接受不完美寶貝

門診時,樂俊仁經常得耐著性子聆聽「慢飛天使」的父母,因為無法面對孩子為何得到這種病的「事實」,因而叨叨絮絮孩子的不完美。直到遇到一位花蓮阿嬤將智障的「唐寶寶」孫子,當成心肝寶貝,他驀然從中悟得「用智慧接受不完美」的珍貴啟示。

凝視把「唐寶寶」摟抱懷中的阿嬤,樂俊仁好奇的問:「妳為何如此歡喜的接受『唐寶寶』?」阿嬤平靜的回答:「當初家裡有這個唐寶寶時,我第一個反應是怪媳婦怎麼生了這樣的孫子;第二個反應是怪兒子,怎麼娶了這樣的媳婦;第三個……」阿嬤話語未出,他就接腔說:「怪醫師怎麼治不好?」阿嬤瞪大眼睛驚訝的問:「你怎麼知道?」他微笑回應:「我老是聽到這樣的抱怨啊!但是妳為何能歡喜接受?」阿嬤說了一段極富哲理的話:「上天給的,我們永遠都不滿足,但是『不好的東西也有好意』,我家這位唐寶寶就是我家的福氣。」

原來,阿嬤家是家族企業,唐寶寶的父母都很忙碌,因此家中的兄弟姐妹也都輪流幫忙照顧唐寶寶。生性乖巧又貼心的唐寶寶,深得全家的疼愛。以前大家在一起很容易為一件小事情就吵得不可開交,但是因為照顧唐寶寶的關係,大家反而一團和氣,家族事業愈來愈興旺。所以,阿嬤相信上天賜予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特別寶貴,或許孫子永遠無法當「模範生」,也拿不到「第一名」,但他帶給全家平安,意義更重大。

治病和醫心能化解不安

儘管診治不少「唐寶寶」個案,但是在第一時間,直截了當告訴沒有心理準備的父母,這個晴天霹靂惡耗,樂俊仁還是很難啟齒。

有一次,有對高級知識分子夫婦,帶著剛出生二、三個月的嬰兒來看感冒,樂俊仁在檢查時就發現,雖然從嬰兒臉部看不出明顯「唐寶寶」的外型,但可以確定就是「唐寶寶」。他因而拐彎抹角的告訴那對夫婦有關唐寶寶相關的知識,那對夫婦起初驚慌失色,但不一會鎮定地說:「我們很清楚唐寶寶的症狀,你放心我們有基督信仰,從此我們會更愛這個孩子。」

凡事用天主大愛對待病人的樂俊仁,最不想見到的,就是病人等不到他時的「臭臉」。因此,當他有門診時,千萬別因瑣碎事而耽誤他的行程,因為「治病和醫心」是他的最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