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名畫家畫作】 浪漫自然‧柯洛

著/許汝紘暨編輯企畫小組 |2010.11.26
4003觀看次
字級

浪漫時期的紛呈

在西方藝術史上,所謂「浪漫時期」,應該完整包含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以及自然主義,因為它們追求真實、回歸自然的精神,是始終貫穿、綿延不斷的。

十八世紀末,歐洲歷經一連串社會變革,又適逢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蹟出土,社會上掀起反對巴洛克、洛可可藝術,重現古希臘、羅馬藝術的狂潮,開創了以和諧、單純、統一為美學理念的新古典主義。

然而,隨著社會動盪不安,流於空洞與保守的新古典主義逐漸式微,藝術家紛紛尋找新的藝術形式傳達時代精神。浪漫主義者擺脫學院派與新古典主義的羈絆,發揮自己的想像與創造,追求自由、野性與內在情感的表達。

法國巴比松地區,則興起描繪自然風景的「自然主義」,捕捉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象,追求光線和氣氛的極致表現,成為印象派的先驅。另外,受到科學實證的潮流影響,有群主張「寫實主義」藝術家致力於客觀、冷靜地描繪生活周遭的現實景況,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

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

柯洛生於巴黎羅浮宮與杜葉麗公園附近,19歲向父母表達學習繪畫的心願,在父母的資助下到畫室學習。1822年,他遷居楓丹白露森林裡的小村巴比松,終日在林間漫步寫生,以畫筆與自然對話,自然景致是他創作題材、心靈原鄉,最後更成為當時評論家眼中「最偉大的風景畫家」。

1825年,父親贊助柯洛前往人文薈萃的義大利,三年後返回巴黎,隱居在巴比松楓丹白露創作。柯洛不斷嘗試參加官方展覽,努力爭取沙龍展出、肯定自我繪畫才能的機會,致力緩和沙龍對於非學院藝術家的排斥態度,1846年終於榮獲騎士勳章,稍加安慰了長久受沙龍不公平待遇的鬱悶。

從傳統深刻寫實的風景畫中,柯洛發展出絨毛般柔和的詩意畫風,以慵懶、柔軟、灰綠色調的手法處理景物,在當時法國蔚為風潮。

晚年,柯洛的健康日益惡化, 1874年沙龍拒絕頒發獎章給他,又遭逢姐姐逝世,使他身心受到雙重煎熬,1875年溘然長逝,享年78歲。

(《盡情瀏覽100位西洋畫家及其作品》‧華滋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