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文化】{9}500年金頂金殿 輝煌依舊

郭書宏 |2010.06.18
584觀看次
字級

二○○九年中國票選境內十大宗教名山,武當山以高票榮登首位,若遊客來到武當山,當地導遊或地陪一定會建議遊客直趨金頂景區,當地人流傳「不到金頂,等於沒到武當」,可見此景點在武當山的重要性。

金頂景區位於武當山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三公尺的至高點,是俯視全山古建築群最佳的地點,站在景區向四周俯視,頗具「君臨天下之感」。來到金頂景區,就不得不提「金殿」,這座中國現存最大的古銅建築,可說是武當山的精華。

明成祖深信自己能登基為帝,是憑藉武當山主神真武大帝的庇祐,所以他在武當山頂建造金殿,建築構建遠從北京透過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漢江,歷經長程跋涉運送到武當山頂,可見工程艱難與浩大,亦象徵武當山在明朝皇室扶持下,將道教信仰推向鼎盛的標誌。

金殿整體為銅鑄鎏金仿木結構的宮殿式建築,工匠們是如何將這些銅鑄構件拼接安裝在一起,形成整體輝煌的宮殿呢?專家分析,當時工匠採用至今已失傳的工藝技術,也就是在天柱頂峰,將金片扔在加熱水銀形成金泥,再以金泥塗在金屬構件卯榫組接部位,炭火烘烤讓水銀揮發,最後只留下純金,因此金殿看不出任何焊接痕跡,可見明代銅鑄建築的精湛技術。

金殿內建築亦別具特色,殿內藻井懸掛有顆銅質鎏金寶珠,相傳能鎮住山風,確保神燈長明不滅,故名「避風仙珠」。這種奇妙現象,是因為金殿設計精確、構築科學,殿內建材無論春夏秋冬均嚴密接合,建材完全不受熱脹冷縮影響,所以金殿內不進風,代表的是建築技術的高超,而非避風仙珠的神力。

金殿雖經歷五百多年的風雨雷電、酷暑嚴寒,但至今仍輝煌如初,尤其是當夕陽西下或晴空萬里時,因銅鑄鎏金的反射效應,金殿就會顯得輝煌一色,燦爛奪目,「放光」的效果在百里外仍清晰可見。

過去到武當山可搭乘纜車直趨金頂景區,但由於武當山纜車今年三月起開始維修,預計九月才能恢復通車,若從徒步起點烏鴉嶺上山至金頂景區,往返預計需要四至五小時,近期若計畫到金頂景區民眾,恐多訓練腳程與體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