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文心工作室 |2009.12.04
68575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坤卦‧文言〉

完全讀懂名句

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累積惡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災殃留給後代。臣子殺害他的國君,兒子殺害他的父親,這些事情並非短暫的時間就可以形成,而是長期逐步發展的結果,只是由於沒有及早辨別罷了。

名句的故事

《易‧文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來詮釋〈坤卦‧初六〉之「履霜,堅冰至」爻辭,表明不管人們行善或是作惡,其吉凶後果全由自己日積月累的行為所鑄成。全句著重在一個「積」字,類似佛家「因果報應」以及儒家「積德累仁」的觀點。

而後提到人臣、人子膽敢做出弒君、殺父大逆不道之舉,實是緣於他們的君主、父親不能在平時防微杜漸,細察人事的異樣變化,分辨臣、子的忠良奸邪,終導致叛亂禍事的發生。

清人李汝珍在《鏡花緣‧第十二回》敘述文士唐敖與多九公遊歷「君子國」時,巧遇當國雙宰輔吳之和、吳之祥兄弟。當吳氏兄弟聽到唐敖、多九公來自天朝(唐朝),便與其談論起號稱泱泱大國的天朝,何以有子孫為了選擇風水墓地,竟讓家中往生的長輩停棺數年甚至兩、三代之久。

吳之和對唐敖說道:「天下事非大善不能轉禍為福,非大惡亦不能轉福為禍。《易經》『餘慶餘殃』之言,即是明證。今以陰地,意欲挽回造化,別有希冀,豈非『緣木求魚』?與其選擇徒多浪費,何不遵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替父母多做好事,廣積陰功,日後安享餘慶之福?較之陰地渺渺茫茫,豈不勝如萬萬?」

作者藉由小說人物吳之和之口,說明人的福禍造化與先人墓地的風水好壞絕無關聯,唯有行善積德才能真正造福祖先,庇蔭後代子孫。

歷久彌新說名句

北宋蘇軾不僅是一代文學大師,他其實也是《易》學的愛好者,其在《東坡易傳》闡釋〈坤卦‧文言〉之義:「惟其順也,故能濟其剛;如其不順,則辯之久矣。」

蘇軾認為坤卦的原理是順應自然時序的趨勢發展,所以能助益其活動時的剛健之氣;不過,也正因坤卦具有陰柔、順習而行的本質,故平常就必須留心觀察,深思明辨,保持高度的警覺,避免讓小事積微成著,延伸擴大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災禍。

不過,既稱「餘慶」、「餘殃」,便表示在己身一代之慶殃之外,尚會延及子孫;而個人的不努力與遭逢的乖舛逆境,並無法歸咎於先人的「積不善」,畢竟那僅是「餘慶」與「餘殃」,自己的人生主要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自己負責的啊!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