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社區功能 落實日間照護

李祖翔 |2009.10.24
2470觀看次
字級

老人福利團體近年強調「在地老化」的觀念,認為老人不應被送到家鄉以外的安養機構,因為對他們而言,不論是否失智,陌生的社區與親人的疏離都會造成病情惡化,但是現代人較無力負擔年長者的居家照顧,於是公益團體與政府協調,再提出「日間照護」的理念,以取得雙贏的共識。

老五老基金會主任張美淑表示,照顧老人的機構有兩類:「日間照護」和「24h養護機構」,基金會傾向選擇前者,因為前者在白天的時候由子女送去,機構安排長者學習技藝,防止身體機能快速老化,老人也會覺得自己是來上學的,下了課就能回到家裡與子女團聚—家人陪伴是防止記憶加速退化的主要方法;相反的,全天候的養護卻像遺棄,一旦子女忙碌,十天半個月都不曾見上一面,他們對活下去的意志降低,也會自怨自艾、無端地發脾氣。

老五老基金會有一間「竹馨園」,是失智症寄託站,今年九月開張,最大服務人數二十人,明年預計達三十人,平時以早操和學習技藝如採茶、洗碗等,讓老人持續地活動,張美淑強調,這樣才不會加速老化。

試辦團體家屋

服務員如家人

針對失智症的照護,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也說,全國目前有三處試辦「團體家屋」的單位,分別是士林靈糧堂、嘉義市聖馬爾丁醫院、南投埔里愚人之友基金會,每個家庭由九人組成,每三人配置一個服務員,讓他們彼此互動、陪伴,就如同家人相互扶持。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認為,「在地老化」的實踐須靠發揚內政部推動的「社區照護關懷據點」才能達成,國內目前有一千五百個據點,據點選在廟口、社區活動中心,讓老人走出家門,「老人與老人間的互動才是最健康的。」其他福利團體提倡的日間照護雖然立意良好,不過成本太高,做的人不多,推行至今也才三十一間,而社區功能若能發揮,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在地老化的理念對老人和社會幫助很大,日間照護機構是促使理念成功的工具,然而僧多粥少,社區共識卻可以彌補照護機構的不足,所以關鍵還是在「社區居民」身上;社區互動愈頻繁,老人問題愈好解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