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30年 周莊台商的休憩驛站

文╱記者劉巍巍 |2017.11.04
2132觀看次
字級
有著「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古鎮周莊,在推進全域旅遊轉型的發展中,發掘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活態人文集聚和豐富「兩岸元素」,建構台商在大陸的「休憩驛站」,也成為兩岸交流不可多得的民間「使者」。圖╱新華社
有著「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古鎮周莊,在推進全域旅遊轉型的發展中,發掘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活態人文集聚和豐富「兩岸元素」,建構台商在大陸的「休憩驛站」,也成為兩岸交流不可多得的民間「使者」。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巍巍

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古鎮周莊,近年發掘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豐富的「兩岸元素」,建構台商在大陸的「休憩驛站」,其中的台灣老街,一如55歲的林文翔說:「每次來老街逛都會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流著鼻涕去雜貨店買沙士糖、逃課去玩彈珠機、爸爸的舊腳踏車、媽媽最愛的小花園繡花鞋……這裡不僅可以讓大陸民眾更了解當年的生活點滴,也是很多台灣人尋找記憶的好地方。」

有著「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古鎮周莊,在推進全域旅遊轉型的發展中,發掘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活態人文集聚和豐富「兩岸元素」,建構台商在大陸的「休憩驛站」,也成為兩岸交流不可多得的民間「使者」。誠如蘇州市台辦主任楊軍說,崑山是大陸對台經貿合作高地,周莊發揮旅遊平台的橋梁優勢,促進兩岸文化深度融合。

台灣元素目不暇給

走進周莊,活色生香的「台灣元素」目不暇給。貞豐牌樓附近的台灣「紙箱王」是遊玩古鎮的第一站,也是這家公司在大陸的首家分店。店內,小到手表、燈具,大到桌椅、板凳,無一不是紙製而成。一對來自浙江的遊客受訪時說:「在這裡,台灣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名詞,而是可觸可感的紙書包、紙飛機、紙機器人。」

位於中市街的三毛茶樓,當初是為了紀念作家三毛到訪周莊而開辦,茶樓裡迴盪著〈橄欖樹〉音樂,牆上陳列著三毛畫像、樓主和三毛的信件往來等資料。如今,茶樓已成為大陸遊客懷念三毛和台灣遊客體驗古鎮的休閒佳處。

集集車站、淡水阿婆鐵蛋、小花園女鞋公司……由崑山台商精心打造的大陸首條台灣懷舊風情街借勢周莊,同樣吸引著愈來愈多的兩岸遊客前來尋找老台灣風情。

通過散發懷舊氣息的火車站檢票口,一條閩南式老街躍然眼前。導遊沈曉萍說,周莊台灣老街是仿照一九五○、六○年代的台灣建築風格,還原當年的生活場景和風土人情,並輔以當時的代表性商店、民生用具、街頭廣告,運用裝置藝術形式將台灣地區文化呈現出來。

記者看到,街頭廣告、坊間俚語、熱鬧的布袋戲、懷舊的電影院……一個個小細節,令人真切體會到濃厚的台灣懷舊氣氛與生活韻味。

老街廣場上,大學生陳陽一行四人小心翼翼地嘗試長木屐競走,雖「險象環生」卻不亦樂乎。沈曉萍解釋說,這一民俗來源於台中,每年春天來臨之後,當地居民要叫醒冬眠中的靈獸穿山甲,以期帶動地區一年的蓬勃發展。「早期人們吵醒穿山甲的方式,是大夥穿著木屐,來回重踏地上,發出巨大的劈啪聲;後來經過演化,逐漸改以競賽的形式舉行,木屐也改用一塊長木板,上設四個鞋環,把兩塊長木板併在一起,便成了一雙『連環木屐』」。

「一、二;一、二」……陳陽和同學喊著口號,終於像蜈蚣競走般到達終點。「這種原汁原味的台灣民俗,讓我們在品味老台灣風情的同時,也鍛鍊著年輕人的默契和團隊精神。」陳陽說。

「懷舊」是重要關鍵詞

「懷舊」是台灣老街的關鍵詞。黑松汽水、天香肥皂之類的招貼廣告,台灣當年的各種標語,以及台灣大劇院、里長辦公室、童玩糖果雜貨店和二十多家老字號店,無不打上早年台灣人生活的印記。「每次來老街逛都會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流著鼻涕去雜貨店買沙士糖、逃課去玩彈珠機、爸爸的舊腳踏車、媽媽最愛的小花園繡花鞋……這裡不僅可以讓大陸民眾更了解當年台灣的生活點滴,也是很多台灣人尋找記憶的好地方。」五十五歲的林文翔說。

台灣老街相關負責人說:「老街真實還原台灣風情,抓住了兩岸同胞的心,每天慕名而來的散客有一千多人。」

台商沈文正周末常和朋友在台灣老街度過,他說:「我的周莊印象不僅有三毛茶樓和船娘哼唱的江南小調,還有古鎮中濃濃的同胞情和家鄉情。不誇張地說,周莊已成為華東地區台商子女感受家鄉文化的教育培訓基地。」

如今,周莊古鎮內仍舊保留著三千多名原住居民的起居生活,使得周莊在「小橋流水」之外,平添了幾分活潑勁兒和煙火氣兒。周莊鎮黨委書記張峰說,希望以「活」著的周莊吸引更多的台灣同胞、台商來感受體驗古鎮人們的生活,看一看「活」著的中國古鎮,並把在周莊這塊土地上誕生的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挖掘並傳承、弘揚出去。

統計顯示,每年到周莊旅遊的台商和台胞超過十萬人次。

破冰30載 定居崑山超過10萬人

二○○九年,崑山台商在周莊打造中國大陸第一條台灣懷舊風情街——台灣老街。將集集車站、淡水阿婆鐵蛋、小花園女鞋公司……仿照一九五○、六○年代台灣建築風格,還原當年的生活場景和風土人情,並輔以當時的代表性商店、民生用具、街頭廣告,將台灣文化運用裝置藝術形式呈現出來。同時,還引進台灣民俗文化,包括歲時節慶習俗,特有的民俗祭典和生育、成年、婚俗等禮俗,讓台灣同胞在崑山懷舊,也讓大陸遊客了解台灣的民俗。前些年,為紀念鄧麗君的展覽,大陸的第一站便選在了這裡。

今年適逢兩岸交流三十年,周莊在九月中秋時節舉辦燈會和「兩岸情.一家親」主題晚會,其中晚會以《破冰》、《共融》、《祈福》、《共築中國夢》四個篇章,呈現兩岸恢復正常交往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間節點,勾勒兩岸交融發展變遷的面貌。

記者在中秋燈會期間,走進周莊古鎮,到處能聽到濃濃的台灣口音,採訪發現,留在大陸過中秋節的台商台眷不少。據統計,不只是中秋節,近年來留在大陸過春節的崑山台商約有四成。

崑山已然成「故鄉」

台灣漫畫家、同時也是卡通節目《粉墨寶貝》總導演林政德帶著另一半到周莊觀燈,「今年的燈會規模大、作品多,崑山、台灣兩地元素十分豐富,真的是非常熱鬧,我和家人都忍不住拍了很多照片。」林政德高興地說。

大陸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沈德龍也帶著他的台灣太太蘇嘉莉一起去賞燈。畢業於中國美院油畫系的沈德龍,在繼承前人優秀技藝基礎上,創造性地將西方繪畫色彩、造型規律與傳統蘇繡技藝相融合,成為最早一批探索蘇繡品牌之路的藝術家。

二○○三年,一位台灣客戶到沈德龍工作室參觀,被他正在繡的一幅《貴婦人》吸引。之後,這位客戶帶著自己的女兒蘇嘉莉到蘇州,沈德龍一看,蘇嘉莉長得正像他那幅繡品中的女子。於是,兩人情緣為蘇繡所牽而成。

崑山是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從一九九○年第一家台資企業入駐,如今已有數千家台企在崑山落地生根,台胞台眷已逾十萬人。

對不少台商而言,崑山已成了「故鄉」。台商楊茗安說,談起故鄉高雄時會不自覺用「去高雄」,接著便是「回崑山」。還有台商給大陸朋友發短信:「我到台灣出差去了。」

仍是一座活的古蹟

周莊被外界所知,是因為文人畫家,例如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例如三毛一篇訪周莊的美文。台灣水彩畫家謝明錩幾乎和三毛同時期抵達周莊:「由崑山到周莊的陸路還不通,我租了一條小船橫越澱山湖,經由水路到達周莊。第一眼看到周莊,我就興奮地幾乎想叫出來,因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經典風景。」

二○一三年,謝明錩和其他八位台灣畫家、攝影家應周莊之邀再訪周莊。他說:「所有的水鄉古鎮,不論發展觀光與否,只要一過度包裝,被商業侵蝕,沒有原來居民繼續生活,就會變成一個徒有古意的空殼。所幸,這一切沒有在周莊發生。原來的居民還在,周莊仍是一座活的古蹟,在現代觀光與留存古貌間取得了一個巧妙的平衡點。」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