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22】 毘盧遮那佛和盧舍那佛,都是法身佛

曹郁美 |2014.10.28
18370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供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唐宋以來流行於中國禪林的〈供養偈〉,其中「圓滿報身盧舍那佛」這一句是有疑議的。

《華嚴經》譯成中文時有兩本「大本」,一是東晉時期的六十卷本,俗稱「六十華嚴」,一是唐代的八十卷本,俗稱「八十華嚴」。

六十卷本的主佛為盧舍那佛,梵文是Rocana;八十卷本的主佛為毘盧遮那佛,梵文是Vairocana。在梵文裡,此二字是同一意思,Vai是接頭詞,意為「遍」,換言之,「光明照耀佛」與「光明遍照佛」意義等同。

但不知為何,到了中國來這兩尊佛變成不同,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其實是謬誤。茲引以下兩段經文:

「盧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無有量;如實觀察真諦法,普照一切諸法門」(六十卷本,卷二)。

「毘盧遮那大智海,面門舒光無不見;今待眾集將演音,汝可往觀聞所說」(八十卷本,卷六)。

兩段經文所說的是同一件事,實在沒有理由把前者視為報身佛,把後者視為法身佛。

若問,為何一部經會有兩個譯名呢?那是因為梵本不同所致;又問:為何梵本不同?別忘了每部經典都經過數百年口傳,後來才有文字記錄,很有可能甲地與乙地誦出的內容有異,故有許多不同版本。

而就印度人來說,Rocana與Vairocana是同一尊佛的不同譯名,他們視為正常,傳入中國來就做了錯誤的解讀。

一尊佛有法、報、化三身,經典中早已出現,但把毘盧遮那、盧舍那、釋迦牟尼配置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係中國人的觀念。

據台灣學者羅因的研究,此說起於何時不可考,但隋代天台宗大師智顗應為「奠基者」。由於智者大師在他的著作中頌揚此三佛,禪林又編了〈供養偈〉加速了它的傳播,於是盧舍那佛就成了報身佛。

正確地說,盧舍那佛也是法身佛,他在六十卷本的地位與八十卷本的毘盧遮那佛相當,絕非一「法」、一「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