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學童還缺什麼

李祖翔 |2012.04.14
1701觀看次
字級

隨著台灣索尼團隊運用企業專長,將影像等資源帶入偏鄉校園,藉成果表現與心得回饋,學童無疑改變學習與處世態度。而以教師與民間團體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的資源究竟是什麼,是科技、師資,抑或軟硬體設備、營養午餐或學雜費?為什麼民間團體不斷向社會大眾募集資源?

南投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教師洪雅玲表示,這幾年社會重視偏鄉學校,「校內資源」沒那麼缺乏了,問題比較多的是家庭問題,此外,貧乏環境造成父母因為經濟必須外出,親職教養環節變弱。

現在部落有在地信仰中心、台灣世界展望會、Sony等企業團隊和紙風車等藝術團體進駐,帶來許多「生活資源」,不過老師仍感不足,目前學校再商議開放宿舍、老師則建議新搭樹屋,提供前去欣賞風景的遊客免費住宿,以回饋教學的方式作交換,邀各行各業為小朋友分享生活經驗,告訴他們心靈成長的故事,時間由兩天到長期住宿都可。

長期照顧偏鄉弱兒的家扶基金會主任游淑貞指出,學校有原住民委員會的介入後,硬體設施和預算都提高不少,然而,現在缺乏的資源,改以「閱讀」、「科技」與「親子教育」為主。

家扶認為,孩子應擴大知識的接觸,但偏鄉小朋友離開學校、返家後,就失去閱讀與引導的資源,所以家扶帶義工與書香列車進駐,培訓在地成人,再去教導小朋友。

科技部分,要與企業合作,建立雲端書館,讓小朋友能藉網路,使學習不會中斷,「可是山上的訊號弱,我們正與電信公司商量,能否加強訊號。」親子教育則有文化的限制,部落傾向孩子學到義務教育即可,不過家扶覺得應繼續深造,唯有教育能讓回鄉的孩子調整全體的生活習慣,帶動發展的腳步。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主任陳雅惠說,部分學校的硬體足夠,部分還有待援助,只有軟體是共同缺乏的,尤其是社團活動的不足,沒有才藝老師願意到偏鄉教學,孩子也缺少參觀藝文展覽的機會,這是「文化刺激」不夠。

至今也還有弱勢學童繳不起營養午餐費和學費,經濟有困難;兒盟服務的兩千五百名學童,每個月有一千元的補助金,但礙於家庭與生活習慣的限制,補助金並不交給家長,而由老師觀察、分配,兒盟每年帶山裡的孩子去看海,海邊的孩子去爬山,偏鄉的孩子到都市看藝文展、逛動物園及搭捷運,更補助社團經費,讓他們開眼界。

民間團體提供很多協助,也向社會募集資源,但好似沒有止境,究竟大眾的愛心用到哪裡?陳雅惠說,大眾的愛心並沒有浪費,而是兒盟會不斷挖掘出孩子缺乏的資源,例如營養午餐繳不出、學雜費不夠、國小畢業就不被關懷、缺乏托兒所、國中畢業對未來不抱希望與想像等,資源議題一直延伸,要相信孩子的確因受助而變得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