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資源的重要 王辰藉著攝影 認識台灣保育

李祖翔 |2012.04.14
1075觀看次
字級

資源議題各方解讀不同,資源進駐帶給偏鄉孩子的轉變卻有一點相似:藉科技讓學童興起生態保育觀,大陸北京一位《國家地理雜誌》的編輯記者王辰,是科技引起對環境更加重視的例證。王辰日前向行政院青輔會申請「壯遊台灣計畫」,靠著對人與自然的哲學思想,並藉由拍攝植物,了解台灣生態保育的程度與態度,間接傳達影像資源對學童的重要性。

王辰的職務性質原本就與動植物的觀察、撰文和攝影有關,但他對動植物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與喜好而已,他到台灣拍攝植物,強調要用道家哲學的「人與自然平等觀」去看待,於是他蹲著拍、趴著拍、仰望小草的拍,即使路人只看到他趴在地上不知道要拍什麼,其實他是用鏡頭將五公分不到的小草拍成大樹──他認為這就是用平等觀與自然「溝通」。

他說,拍攝的要點,最重要的是了解被拍攝的事物,放下心中雜念,而作品將反映一個人的內心狀態。一般人用高高在上的角度去看野花,反倒失去美感。

對於拍攝,他有一套思維,他指出西方教育重數據、科學,中華文化重人和、與環境的關係,所以東方哲學更會去感受、感知周遭的「原貌」,去除數據的真實,然後再思考環境與人的因果,「譬如宜蘭海濱樹木多設有籬笆,固然人是考量氣候與遊客觀光破壞的程度去保護,但想想許多外來種,在不被保護的情況下擁有強悍的繁殖力,因此應該還原自然的本來面貌,才算對它們好。」

來台灣的十五天,他規畫陽明山、桃園、宜蘭、溪頭、杉林溪和墾丁,慢慢去探索那些有文字記載卻無明確蹤跡的植物,深感台灣生態保育的重視程度高,一般人對保育的概念內化也很深,「我曾到香港拍攝,讚嘆他們保育做得好,他們卻說,做得比他們更好的就是台灣了。」他說,在大陸,民眾即使有意願幫他尋找植物,也因不了解生態、不懂植物的重要性,有心無力,但在台灣,隨處可見保育告示牌,登山、健行客就算不明白他要什麼,還是能提供很多線索,甚至介紹他拍攝更具特色的物種。

台灣人對自然保育的認識他總覺不足,但外鄉客王辰卻體會到台灣保育人士的用心,王辰說:「台灣人對自己的周遭環境,有一定的認識,而且願意主動去分享,就像民宿的老闆一聽我要找某種植物,立刻親自開車要載我去,沿路還有很多人要幫我,真的很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