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品格教育系列關懷篇--公平是社會正義的要件

 |2011.05.04
4148觀看次
字級

日前,日本數所國立和私立知名大學傳出入學考試手機作弊事件,考生在考試過程中利用手機外洩考題並接收答案,包括國立京都大學、私立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至少五所名校爆出作弊情事。日本文部科學省已要求相關大學進行調查,如果查明考生確有作弊行為,將嚴厲懲處。

為什麼考試不能作弊?除了誠實,這更是公平和公正問題,努力的人應該獲得應有的回報,譬如名次高低,老師喜歡,錄取名校;不努力的人則咎由自取,這也是正義原則。法律、校規、道德譴責等,是維持公平、處罰不公平的方法。

「公平」品格的目標是:如何成為一個公正的人。公平和公正是優質社會最需要的品格。要建立「公平」需要許多的學習,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如何成為公正的人?一、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二、讓別人也有機會;三、說實話;四、遵守遊戲規則;五、要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別人;六、以開放的心胸聆聽別人;七、自己的錯誤不要怪別人;八、不要占別人便宜。

美國行為科學家約翰‧亞當斯一九六五年提出「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雖然側重於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對職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但也可以讓教師用來思考教育裡的公平問題。在教師引導公平的品格教育時,自己如何以身作則,先做到公平原則,是必要的先決條件。

公平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當一個人做出成績並取得報酬後,他不僅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絕對量,而且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相對量。因此,他要進行種種比較,來確定自己所獲報酬是否合理,比較的結果將直接影響今後工作的積極性。

在職場上,人們將自己獲得的「報償」(包括薪資、工作安排以及獲得的賞識等)與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於工作的時間、精力等)的比值,與組織內其他人做比較,只有相等時才認為公平。

以此來思考學校教育,譬如考試作弊,將使其他用功且不作弊的學生感覺「自己所獲報酬不合理」;同理,老師偏心也將造成不公平,使多數學生「做出努力,無法取得報酬」,自然產生怨懟或自暴自棄,影響今後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公平與主觀判斷有關,無論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用功程度)和報償(成績好壞、老師的喜愛)都是個人感覺;而一般人總是對自己的投入估計過高,對別人的投入估計過低。教師「正己」而後「正人」。儘管有主觀判斷的誤差,激勵學生則應力求公平,才不致造成不公平感。

公平教育強調的是人生信念、價值觀,要教導學生領悟自己平日的糊塗,看不清事情真相。如果能更進一步自我反省而提高警覺,當能更清楚判斷是非,不致人云亦云。

在品格教育裡談公平,不僅要討論個人,更要廣及周遭環境,讓孩子不僅關心自身,還要能以寬廣的心去看眾人,為日後建立更公平正義社會做準備。(十六之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