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新住民的母語教育

 |2019.02.01
1786觀看次
字級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至高雄訪視大寮國際學園時表示,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中已將七種新住民語言列為必選修課程,並且也培訓二千二百位教師人力可供未來教學使用。

台灣新住民已超過五十萬人,其中有十四萬高中職以下學生,此次在新課綱中納入必選修課程,希望透過語言教學讓新住民子女可以更進一步學習自己母語;立意良善,但單單把新住民母語納入課程是否足以讓這些新住民了解到自己母語文化,甚者接受喜歡自己母語文化,則有待考量。

台灣第一代新住民主要是因婚姻關係而移民來台灣,其中有近九成是女性嫁給台灣男性而來。這些新住民主要是婚姻移民而不是工作移民,所以大多屬於經濟弱勢族群,是在夫家工作或從事一些勞力低薪工作,使這些新住民母親永遠是居於弱勢一方。所以只能努力學習台灣語言融入夫家,很少用母語在家中表達和溝通,即使生了小孩之後,也不太用母語跟孩子們對話,孩子們自然就不懂媽媽的話。

當我們在說母語學習,會理所當然是以家庭所共同使用語言才稱母語。如台灣原住民、客家族群,在家中就會很自然的用母語做為溝通工具,就如早期台灣強行推動學校「國語」運動時,台客語或原住民語還是在家中的共同語言,孩子在家中自然就習慣於母語對話,學校一堂母語課程都沒有,但孩子們依舊不會忘記母語的使用。

曾幾何時台灣開始重視母語教育,直接把母語納入中小學課程,也舉辦各種母語競賽,但真的把母語提升到文化內涵中嗎?這是值得思考和反省的。

台灣一直視學校課程教育語言,甚至用考試來逼迫學習,其結果是只有考試時就學習,不考試就不學習,英文就是一例;另外只用每周一兩堂的母語課程來充當母語教育,亦是課堂上講,下課就不講的學習心態。這樣的語言教育,永遠跟生活語言脫節,如何能學好這些語言?又如何透過母語來了解自己母語文化?

反觀現在新住民母語教育要融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方式,似乎又會重蹈覆轍,教育部並沒有看出問題所在,屆時不只是無法順利推動新住民母語教育,特別新住民依舊居於台灣弱勢族群中,反而會製造族群階級差別的劃分。

母語應融於文化、社會和家庭,若家庭不用母語做為溝通語言,社會沒有同等對待每一個族群,文化無法彰顯各族群的特色,單單想以學校母語教育去推動母語教育是難以落實。

新住民在台灣已逾五十萬人,在台灣生育率頻頻降低之時,新住民的生育率卻居新生兒較高比例,幾年之後,可能二十歲以下新住民比例會愈來愈高。我們必須重視並且給予新住民第二、三代更多尊重,這是台灣人口發展的特有現象,如何及早因應台灣新世代所帶來的社會和文化轉變,不能只靠教育部以母語教育來因應,其它各部會也須通盤考慮,如何讓新住民融入台灣的社會和文化中,這才是長久之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