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美術館乃是經濟力推手

文/潘[示番] |2018.06.13
1292觀看次
字級

文/潘[示番](行政法人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傳統的藝術區分,將藝術分為純藝術與運用藝術,之所以如此,在於凸顯出藝術在純粹心靈創造上的獨特性。的確也如此,所謂的「純藝術」從十九世紀晚期畫廊崛起,使得藝術家作品買賣成為市場上最不具實用性,卻具備經濟潛力最高的「商品」。藝術家本身忌諱自己在創造商品,但是,藝術市場將藝術品視為「商品」來流通,或者視為「奇貨」來進行拍賣,凡此都是存在的事實。正因為藝術作品具備獨特的商品意義,因此,舉凡與藝術品密切相關的商業行為,都被視為足以提升其獨特性,獲得市場青睞。

美術館是美術品展示的專業場域,遠的不說,這些年來舉凡在城市內的美術館、博物館房屋價格居高不下,譬如國立台灣美術館附近彷彿雨後春筍般的龐大高級建築群,同樣地,在高雄市立美術館旁邊的建築群也如同天價。似乎美術館成為帶動高級住宅的重要場域。

二十世紀以來,美感教育成為台灣厚植文化力量的重要議題。「美感教育」從民國初年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開始,美感一度成為時髦的名詞,席勒的《美育書簡》、朱光潛的《談美》、宗白華的《美學散步》皆風行一時。

戰後,台灣從美勞教育發展為美術教育,漢寶德生前《漢寶德談美》也成為各方矚目而愛讀的著作。他極力推動美育活動,最後引起教育部注意,教育部數年前開始推動為期六年的「視覺形式美感實驗計畫」、「設計美感實驗計畫」,全國數百所國中、高中進行實驗教學,成果豐碩。這次實驗計畫乃是建立在傳統的視覺審美教育上面,試圖使得審美活動回歸到日常生活,讓學生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具備審美的判準能力。

國民審美能力成為文化力量時,自然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優美動力。向來,國人普遍著重於經濟力量,較少著墨於文化力量的反省。這些年來,文化部開始注意到美術史的詮釋與研究,透過美術史視覺形式的建構,試圖創造出具有台灣特色的文化認同感,於是美術館、地方文化建設,獲得理論的基礎支持。

數年前,文化創意產業響徹雲霄,其原因是製造者發現提升「設計」機能,可以創造高產值。也就因此,全台灣的製造業掛在口上的是「文創」,熱度過了之後,「文創」也就開始退燒。其實,漢寶德老早指出,「文化」是創意的基礎。

今天,台灣再次因為美術館的興建浪潮,使得建商注意到美的經濟產值。在某種層次上這也是環繞在「美術館」這個「建築創意」上,進行商品增值的市場作為。當然,美術館有其發展與定位,美術館有其因為審美而衍生的精神價值。美術館本是全民的美感教育、作品展示,文化詮釋、社會認同的場合之一,果真如此,經由美術館的活動提升全民的創造力,將能促進整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美術館的建置,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建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