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 的歡喜和憂心

文/蘇林 |2024.04.27
292觀看次
字級
業者將魚固定在水中,讓拍攝者可在定點輕鬆拍到翠鳥捕食畫面。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2022年生態永續組冠軍作品。圖/高守誠
業者以棚內鳥種珍稀自豪,可以拍到台灣戶外難見的白領翡翠(左)和爪哇翡翠(右)。圖/動社提供
國內非法「籠拍」場所。圖/動社提供
2015年青少年組佳作作品。圖/羅光廷
圖/123RF
業者設置室外水池,供鳥客拍攝野生翠鳥,若逢翠鳥交配期,1天最少有20組鳥客上門。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2022年青少年組亞軍作品。圖/郭定中
今年「台灣攝影大賽」重啟「鳥類」徵件,邀請參賽者簽署友善拍攝準則,共同保護野生鳥類。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為了讓鳥客清楚拍到翠鳥育雛畫面,業者把設於地洞中的翠鳥巢穴挖開,讓雛鳥曝露於鏡頭前。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短耳鴞是2級保育類動物,卻有業者為了讓人拍照,將牠囚禁於棚中。圖/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文/蘇林

2024「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大賽」正式開跑!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6月15日止,徵件主題持續聚焦關注台灣人文及生態環境,其中最引起各方注目的,便是今年重啟「鳥類攝影」項目,及新增「星空組」,擴大陸、海、空攝影作品徵件,期盼為台灣留下震撼與撫慰人心的影像。

生態之美影像說故事

本屆6大徵件組別包含人物、地方、自然、生態環境、星空與青少年,並將舉辦多項結合生態環境報導任務及生態影像故事的工作坊,8月24日頒獎典禮當天,更將邀請作品數度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國際生態攝影大師Tim Laman,擔任評審及頒獎嘉賓,並來台進行首次專題演講。

2022年,《國家地理》雜誌攜手緯創人文基金會合辦台灣攝影大賽,開始增設「生態環境」組,鼓勵攝影者以影像記錄台灣的生態環境,說出令人動容的在地生態影像故事,加深加廣全民關注生態環境,果然也收到許多精采的攝影作品。

拍鳥成為一門好生意

然而去年4月間,網路媒體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費時1年的全國臥底調查,發現全台有數個農舍,提供鳥類籠拍(將鳥類囚禁於特定空間內拍攝)、誘拍(以食物或聲音引誘鳥類至定點拍攝)場所,籠中不僅豢養罕見候鳥、保育鳥類,還依時節挖空巢穴或遮蔽物,曝光鳥類育雛、交配畫面,一年獲利上百萬元,把「拍鳥」變成一門好生意。

該系列「你的快門殺了牠」報導,有圖有真相的揭發台灣鳥類籠拍、誘拍亂象,發布後引發社會關注,咸認此舉對生態危害甚深,《國家地理》雜誌緊急宣布2023年台灣攝影大賽,暫停接受鳥類攝影作品投稿,承諾將積極與野鳥保育團體、專家共同研商拍攝規範,並於今年再度恢復「鳥類攝影」組。

愛攝影不應造成傷害

《國家地理》雜誌繁體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表示,創刊已136年的《國家地理》雜誌,創立精神就是親近自然、愛護自然,若為了一張好照片,就去破壞自然,甚至傷害生命,已經與比賽宗旨完全相違背,因此才會透過緊急喊停,提醒攝影愛好者以正當方式拍照,堅持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的拍攝倫理。

為建立正當拍攝的基本指引,主辦方經過與學者專家研議,並參考相關社團(特別是奧杜邦學會)鳥類拍攝規範後,列出鳥類生態攝影10大準則,於今年重啟鳥類作品收件。

不驚擾不誘拍不曝露

凡參加今年鳥類攝影組徵件者,應簽署友善拍攝準則,包含:不隨意散布稀有鳥類棲息位置、不捕捉或綑綁、不驚擾、不餵食、不播放鳥音、保持距離、不使用無人機、不使用閃光燈直射、尊重鳥類棲地、不移動或移除巢位周圍的任何東西,並繳交作品原始檔案,讓鳥類生態攝影真正成為愛惜、保護野生鳥類的力量。

在星空攝影方面,雖然隨著設備改進,只要一台支援手動曝光功能的相機,搭配一點對於星空的相關知識,一年四季都可以輕鬆享受觀星,及拍攝星空、月相、夜景的樂趣,但鑑於現代都市「光害汙染」嚴重,拍攝難度增加,也希望讓大家看見更多樣貌的星空,今年台灣攝影大賽新設「星空」組項目,參賽者可繳交5年內的作品,歡迎天文熱愛者、星空攝影愛好者參賽交流。



精采饗宴 守護環境

《國家地理》雜誌繁體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表示,台灣攝影大賽今年邁入第8屆,總計已有超過3萬5932件優質作品參賽,2023年相較2022年總徵件數增加1350件,成長34.68%,預計2024年徵件將逾6000件。

比賽徵件組別以18歲為分界,分為成人組與青少年組;限成人組參賽的主題包括:人物、地方、自然、星空;青少年則不限主題;「生態環境」組則不分年齡皆可投稿,以5到10張一組主題連貫的照片故事為作品,故事性是評選的最大關鍵,且可追溯3年內的作品。

生態環境組冠軍除獎金及獎品外,還可以與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一同攜手進行「生態環境報導任務」。2022、2023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生態環境組冠軍,曾由柯導演帶領前往宜蘭雙連埤、關渡自然公園拍攝,進行一對一指導,完成生態環境報導任務。

今年主辦單位再次邀請柯金源導演帶領本屆冠軍,前往另一處保育棲地進行生態環境報導任務,由柯導演傳授生態攝影的心法與技巧,傳承守護環境生態的種子。

此外還將舉辦3場攝影論壇講座,以具環境永續、關注家鄉、國際視野的角度,對社會大眾及青少年,傳播攝影的觀念與技巧。

前2場是以生態環境關懷為出發點的攝影論壇,由台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分別於5月18日、5月26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開講,第3場邀請國際鳥類攝影權威Tim Laman,為鳥類作品評選把關,並於8月24日出席頒獎典禮後,發表「鳥類星球:一個攝影之旅」的主題演講。

此外,今年將首次辦理「生態影像故事」工作坊,由二屆金鼎獎攝影獎得主暨《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陳郁文親自指導、密集特訓,期待培育出新一代《國家地理》攝影師。李永適總編輯指出,工作坊結合攝影技術和故事敘述,參與者將學習通過一組紀實照片,建構一個影像故事,呈現生態環境的美感,或值得讓人深思的議題,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育的認識。

工作坊亦將邀請過去2年曾入圍攝影大賽的參賽者參加公開徵選,招募15位學員進行4次2天1夜攝影特訓指導,引導更多熱愛生態的攝影人,傳遞精采的生態影像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