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長存】杜畿國士

文/宋滌姬 |2024.04.11
248觀看次
字級

文/宋滌姬

杜畿(一六三~二二四),字伯侯,三國時代的魏國名臣,以孝順聞名於世。有一回杜畿去拜見侍中耿紀,兩人整夜暢談胸臆。尚書令荀彧住在耿紀的隔壁間,聽了一整夜,對杜畿的見解非常佩服,天亮時對耿紀說:「有國士而不推薦給國家,你怎麼好意思坐在這個位置上?」耿紀便加以引見,兩人一見如故。

當時曹操收復了河北,并州又立起反叛軍的旗幟,而河東太守王邑被徵調他處。郡掾衛固與中郎將范先一方面請求王邑回任,一方面又和反叛軍互通消息。曹操憂心忡忡地對荀彧說:「河東是個牽動四方的股肱之地,萬不能有所差池。請君為我舉薦像蕭何、寇恂這樣的人才來鎮守河東。」

荀彧回答說:「杜畿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可以將河東太守之位交給他。」

派令下來後,衛固等人派遣數千兵馬阻絕陝津水路,讓杜畿的人馬無法渡河。曹操本想派夏侯惇前去討伐,杜畿勸說:「河東有三萬戶,並不是都想成為亂軍。若大軍直下,他們因為懼怕,又受到脅迫,一定會聽從衛固的。如果夏侯惇的軍隊沒能獲勝,那麼局勢一樣混亂;如果獲勝,郡民必定死傷慘重。目前衛固並沒有明顯拒絕主上的命令,我單身赴任,出其不意,衛固一定會假意接受我。只要我能在這個位置待上一個月,就能用計謀來瓦解他們的勢力。」

杜畿繞道來到河東,裝出怯懦的樣子,將大權都交給衛固等人,鬆懈他們的提防,又對衛固等人說:「想做大事,民心向背很重要。人情都是顧念家庭的,所有的文武職官,可以分梯次讓他們回家休息,緊急時再召回也不難。」

衛固等人怕失去民心,就聽從這個建議。杜畿暗中與比較親善的人結交,做為自己私下的援兵;又將與自己交惡的人分散,各自回到自己家中。衛固的軍隊就這樣被分解了。

後來衛固要調兵支援反叛軍,卻調不到多少兵馬,反而吏民大都幫助杜畿來對抗反叛軍。等到朝廷的大軍前來,反叛軍戰敗,衛固被殺,其他人都被赦免,大眾回到居所恢復舊業。河東郡混亂的局勢,就在陸畿的智勇中,從容地平定了。

少了亂軍的掣肘,杜畿便大展身手治理地方。先從農業發展開始,無論種植或畜牧,都有章程,使得家家豐衣足食,官府也積蓄了大量的糧草,曹操南征北討,軍糧大多仰賴河東的供給。

此外,杜畿深知「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因此大力提倡教育,開設學校,並親自擔任教授,提升全郡的文化水平,改善社會風氣。杜畿政績卓越,《三國志‧杜畿傳》記載:「畿在河東十六年,常為天下最。」

另有平虜將軍劉勳,是曹操的親信,權勢極大,官員大都不敢違逆他。他常寫信向杜畿討要大棗,杜畿一律拒絕。後來劉勳因犯事而伏法,往來書信都交到曹操手中。曹操看到杜畿的直言拒絕,讚美杜畿:「不媚於竈者也」。劉宋時期的吳淑〈棗賦〉也稱許:「杜畿之直可尚。」

南宋陳普〈詠史‧棗祗〉:「千里無煙已十年,一朝許洛翠秧田。乾坤渠肯容曹操,聊為蒼生解倒懸。」「翠秧田」、「解倒懸」正是杜畿的政績。杜畿的勇氣、魄力、智計、才能出眾,在家為孝子,出仕以百姓為己任,無愧荀彧給予的「國士」稱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