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地】清泉流齒怯初嘗

文/宋滌姬  |2023.12.07
428觀看次
字級
圖/許庭茝

文/宋滌姬

什麼樣的瓊漿玉液,讓人「清泉流齒怯初嘗」呢?並不是某種罕見的飲料,而是南方常見的「柑橘」。白居易〈揀貢橘書情〉:「珠顆形容隨日長,瓊漿氣味得霜成。」就用「瓊漿」來形容橘子的氣味。

「橘」在詩文中深受推崇,屈原〈橘頌〉開篇「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稱許橘樹為「嘉樹」,又以「獨立不遷」、「深固難徙」、「橫而不流」、「閉心自慎」、「秉德無私」等美德來讚揚橘樹的品格,也用來託物言志。此後在文人筆下,橘子就成為忠貞高潔、獨立無私的品格象徵了。

唐朝張九齡〈感遇〉寫道: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詩人讚美橘樹與松柏一樣具有「歲寒心」,然更勝一籌的是果實「可以薦嘉客」。而後筆鋒一轉,「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既寫橘「深固難徙」的限制,也寫詩人對際遇的感懷,雖具有「可以薦嘉客」的才華,然時運不濟,阻礙重重,而天道循環,不可推尋,只能隨遇而安。

末二句化用《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以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的典故。「桃李」與「橘」,都比喻值得栽培的後生晚輩。兩相比較,橘並非沒有樹蔭,只是時間點與桃李不同,正呼應開篇的「經冬猶綠林」。

橘樹耐霜寒,橘汁如瓊漿。蘇軾一闋〈浣溪沙‧橘〉,更是別開生面地勾勒出橘子的色香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詞的前半寫橘子成長在菊殘荷盡的秋末,必須經過寒霜的考驗才能成熟甜美。因為橘有外皮包裹,所以用「新苞」代指「新橘」。新長成的橘子在墨綠的樹葉裡灼灼閃光,在農家的屋舍旁熱情生長,有的外皮是黃澄澄的,有的黃中帶綠,有的還是青綠色的,在陽光下閃耀著蓬勃的生機。

詞的後半用「驚」、「怯」描述初次嘗鮮的心情,非常貼切,引人共鳴。剛把橘子對半剝開,就噴出香霧般迷人的氣息,讓人無限驚喜。帶著怯怯的期待心情初次品嘗柑橘滋味,一口咬下,汁水淋漓,如清泉般流過齒頰,令人回味無窮。橘子生在南方,美麗的江南女子在剝開橘子後,獨特的清香氣息還會在手中餘留多日。

這闋詠物詞把橘子活活潑潑呈現讀者眼前。彷彿正觀賞耐寒的橘樹,品味氣香汁濃的果實,酸甜滋味,一如人生況味。詞人借物言志,道出不畏各種艱難考驗,堅持以高潔品格來留芳史冊,後人讀到他的生平與作品,都能有「清泉流齒」、「三日留香」的感動。

讀到「香霧噀人」、「清泉流齒」、「三日手香」的句子,垂涎欲滴,只想趕快剝開橘子,大快朵頤一番。橘子向來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深受喜愛,再用楚辭、唐詩、宋詞來佐橘,品味橘樹的高潔品德,嘗起來更有一股清新滋味,齒頰留香,三日不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