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有燈】 歡迎來家裡作客

文/張光斗 |2024.02.16
726觀看次
字級

文/張光斗

某晚的夢中,一首兒歌,像是兒時的唱片,在唱盤上兀自轉動、唱起:「客人來,叫媽媽,媽媽不在家,我請客人先坐下,再敬一杯茶」。夢醒後,不無惆悵──無憂無慮、直心單純的童年今安在?

那是個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歲月,人們友愛無私,不用擔心歹人誘拐孩子,無需預設立場,認定貿然來家按門鈴的絕非善類……。只因家家戶戶都過得克勤克儉,平日不可能下館子進餐廳,若有來客,別無選項,就是在家開席,頂多在日常飯菜中,加個蔥花炒蛋,或是開一罐蕃茄沙丁魚罐頭,外加一紙袋的花生米(喔!對了!還有一瓶黃酒或是太白酒),就具足了滿漢大餐的架勢,肯定收個賓主盡歡的好結局。

我們眷村裡,住的都是來自大陸大江南北的軍人與眷屬,每家的大門,一年四季都是敞開的,只要缺蔥欠薑,隨時可以選擇一家,推門就喊,立即可以一解燃眉之急。只因家家都是離鄉背井,親人乖離,無形中左鄰右舍的往來就顯得更是親切無縫;如果某家忽然來客,沒一會兒,全村都會知道。

或許有心避開有家歸不得的辛酸與隱痛,沒有人家裡的客廳設有祖先牌位;也唯有端午、中秋、春節,會在家加菜過節,也從未見到哪一家會在家門口燒紙錢,燃香燭。至於清明就更不用說了,沒有祖墳,如何上墳祭祖,跪拜祖先?

提到拜拜,我倒是歡喜到鄉下同學家去吃拜拜。

本省同學的家境並不比我們眷村的好到哪裡去,但適逢大拜拜時,圓桌上布滿全雞全鴨的盛況,讓人見了心花怒放不說,大快朵頤後,還有大包的「菜尾」可以提回家,簡直要開懷三天三夜都不只。印象中最是深刻的大拜拜反倒是大姊的同學,住在新田山上的陳素月家宴。

大姊大我四歲,處在那個小學畢業要參加初中聯考的年代,小學五、六年級需要惡補,每晚要補到天黑才能回家。陳素月的家太遠,天黑後,一個小女孩徒步在杳無人煙的產業道路上,如何讓父母放心?大姊回家告訴母親,母親慨然答應,在小房間加了個上下鋪,就讓陳素月晚上住在我家,隔日再直接去上學。我依稀記得,我家狹隘的客廳裡,陳素月的父母親就是老實巴交的種田人,以台語對應著滿口南京話的爸媽,有些話還是大姊翻譯給爸媽聽,但是陳素月父母臉上堆砌著的,以惶恐、感激交織而成的表情,實在是分外的動人。

一聽到陳素月邀請我們去她家吃拜拜,我開心地大叫萬歲。大人世界的人際關係,我全然不懂,只覺得我那爸媽太過客氣,為何不好意思去大吃一頓?只讓我陪著大姊前往應卯?

果不其然,陳素月的父母將我們姊弟當成了上賓招待,那隻白切雞的雞腿,雖被放在我的碗裡,但吃在嘴裡,眼睛瞄的是另一盤的大鴨腿;筍片熬煮的雞湯,味道好到讓我不害臊的連喝了三碗;坐在我身邊的大姊雖然一再暗示我吃相不要太難看,我如何能夠錯過那一大鍋的炒米粉,以及白菜滷?

有一年,忘了是中元節還是什麼好日子,我們村裡難得的有了大動作,居然好多家都在同一天宴客,那還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母親自一大早就在家裡備料,忙得不亦樂乎,還請了對面的曾媽媽過來,教她如何在一顆蕃茄上動手腳,將番茄尾端的皮剝開,分成四瓣,中間還插上了一株鮮嫩的香菜,置放在冷盤的正中間。

下班後,父親的交通車開進了村子,果不其然,交通車大爆滿,魚貫下車的食客們,分別被不同的主人帶回家去;我眼看著站在家門口的母親,臉上堆滿的歡迎笑容,隨著人潮的散去,因為沒有一人走進我家,而轉為鐵青。

父親停好車,才回到家,母親興師問罪,為何連一個客人都請不到?父親滿含著歉意的說,他邀約的每個人,都已先行答應其他同事了。一向愛面子的母親,如何得以嚥下這口氣?她一個轉身,脫下身上的圍裙,推了自行車就往外而去,留下父親,面對著客廳滿桌的佳餚發愣。

那一回,對我來說,是次深刻的機會教育,我頭次體會到,原來門外的那個大社會,是有牢不可破的潛規則存在,官階不只是識別於軍服的帽沿與肩上而已;哪怕每逢過年過節,村裡的叔叔伯伯們都會在十行紙上標明,各人掏取了多少錢,送給每天駕駛交通車的父親,算是獎賞父親終年的辛勞;但是關鍵時刻,父親根本沒有本錢與其他的叔叔伯伯們平起平坐,他依然只是個低階的駕駛兵而已。

木訥少言的父親,恰與喜愛熱鬧的母親形成對比。我也始終記得,尚未搬到潭子眷村前,我家住在台中省二中大門外操場後的小宅院,七八個家庭擠在長條狹隘的住房裡,就連廚房都是共用的小空間。每個周末,總有一群裝甲兵的叔叔伯伯們來家作客,吃完喝完,杯盤狼藉,送客之際,母親還千交代萬交代,下個星期不要忘了再來聚會;直到某一天,父親壓箱的袁大頭都變賣精光不說,也無法在外借來足夠的宴客菜錢,母親在屋子裡大發雷霆,父親在院子外面低頭猛抽菸,我家的門口從此沒有訪客的蹤影出現;也直到某個場合,母親見到經常在我家進出的食客,開心的與對方打招呼,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對方故作不認識狀,把母親傷到可以,而後在姊妹淘魏媽媽的勸解下,母親總算清醒。原來友情不是吃吃喝喝才能迎來的溫暖,孤身在台的寂寥,必須自行啃食,世態炎涼才是不識字亦能解讀的教科書。

我適巧遺傳了父母的特質──骨子裡,我喜歡交朋友,也無懼於人際往返的勞頓。但是一路看著父母相處的碰撞爭鬧,慢慢地也學會思考,酒肉朋友的廝混喧鬧,真能填補內心的虛無焦慮與空寂嗎?人說命運跟著個性走,我的前半生,還真是母親的翻版,正好也從事了新聞採訪工作,每天結識各行各業、心思不同的朋友。等到命運翻頁,工作異變,竟然也學會了審視內心是在何種情況下,呈現曲線式的起伏?人生真正需要的是體己、智慧的善知識?還是吃喝玩樂的酒肉過客?

話雖如此,我還是習慣延請善知識到家中小聚,對於市井餐廳的興趣始終不大。有一回,我與妻在廚房忙碌,準備接待幾位好友在家中敘舊。母親笑著臉,走到我面前,忽然冒出一句:「兒子啊!你怎麼跟你娘一樣,也是個二百五,老愛請朋友到家裡吃飯?」我笑了笑,沒有答腔;但心裡是如此回答母親的:「媽!我沒有犯傻,能夠登堂入室,來到我家作客的,都是補我智慧,助我成長的大好人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