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十)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3.11.19
35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從「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到「念佛四感」的心法祕笈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談到《阿彌陀經》中的修持密碼,就是釋迦牟尼佛開示大眾:祂除了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還有東、南、西、北、下方及上方等六方諸佛,也都「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接著佛陀又開示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說:凡是聽聞到《阿彌陀經》而且受持這部經的人,以及聽聞到東、南、西、北、下、上等六方諸佛名號的人,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會受到六方諸佛的護念,也因此都能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經文所闡述的奧祕,與大勢至菩薩所揭示的「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兩者之間,可說是異曲同工,道理一致,完全呼應。

接下來,再進一步深入解說其中的奧義,以及如何具體修持「念佛四感」的心法祕笈。我遇到不少念佛的行者,心中都有以下這些疑慮及疑惑:「我很用心、認真地誦經、念佛,可是總覺得沒有什麼力量,也沒有任何感應。我很想要去幫人助念,也希望自己有力量能夠回向給親朋好友,可是總覺得很心虛,也覺得很膽怯,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有那樣的能力?」

一方面,大家在修持上,都希望能得到實質的指導,同時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又帶著深深的疑慮與恐懼,嚴重地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及。因此,為了化解大家心中的疑慮及疑惑,同時也幫助大家對於三寶能夠有堅定的信念,進而能自利利他,我要跟大家詳細且深入地解說「誦經、念佛」力量的奧祕。

其實,這個奧祕就是蘊藏在《阿彌陀經》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就是之前所講解的「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也與「念佛三昧」相互呼應。一言以蔽之,我們「誦經、念佛」能夠有力量的關鍵奧祕,就在於我們要跟阿彌陀佛Online(連線),這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連線——我們虔誠地稱念佛號,諸佛也慈悲護念我們。我們藉由至誠懇切地誦經、念佛的功課,每天都跟諸佛、菩薩保持即時連線,就等於是回應了諸佛、菩薩對眾生無時不刻地護念。

還不只是跟阿彌陀佛Online,我們還可以跟諸佛、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等也都要連線,都要跟他們「加好友」,然後每天都要跟他們保持連線,就像是大家每天都在用Line、微信(WeChat)、WhatsApp等網路通訊平台,和親朋好友保持即時聯繫一樣,隨時互通訊息。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們虔誠誦經、念佛的功力不斷地加深,久而久之,就會有感應,就能夠感受得到佛力的加持,就能夠透過回向,幫助親朋好友解脫痛苦或者減輕折磨。

當然,我們希望透過誦經、念佛的功課能夠產生力量,而且能有「足夠的力量」來回向、幫助親朋好友以及有緣人,那就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糊里糊塗地念過去就會有效果的,這當中是有講究、有「祕訣」的。接下來,我就跟大家講解誦經、念佛的「祕訣」——就是「念佛四感:感覺、感情、感動、感應」的心法祕笈。

第一、感覺:稱念佛號時,要有熟悉的親切感

首先,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不論是誦念《阿彌陀經》,還是持誦《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或是禮拜《梁皇寶懺》,經文與懺文裡面都有很多佛、菩薩的名號,當我們在稱念那些佛、菩薩名號的時候,心中對於所稱念的佛、菩薩,一定要有「感覺(feeling)」,也就是要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懺文裡面的那些佛、菩薩的名號,絕大部分在我們的心中都覺得頗為陌生,以《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為例,裡面只有如來十號、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大家熟悉的,其餘的佛號都很陌生;再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為例,其中只有過去七佛(包括釋迦牟尼佛)、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大家熟悉的,其餘的諸佛名號也都相當陌生,心中並沒有親切的熟悉感,多半只是「念過去」而已,在某種程度上,就有如「路人甲、路人乙」,大家只是照本宣科、行禮如儀地「念過去」罷了,用這樣的心態誦經、念佛,當然沒有實質的力量,也不可能會有任何感應。(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