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天生荔質難自棄

文/林念慈 |2023.05.29
984觀看次
字級
圖/Rattakarn
圖/Xuan Duong

文/林念慈

街旁老屋院落裡,長著一棵丈來高的果樹,有些逆光,但我看得出猶未結實。父親果農出身,堅持那是未矮化的龍眼樹,母親認定是荔枝,還低聲對我說:「剛結婚的時候,我躲在荔枝樹下哭了好久,怎麼會認不得呢?」

我無法分辨,但知道他們說的不是同一棵樹,男人的語言根植於理性,而女人在心底盤根錯節,於是一樹各表,各有各的寂寞。

荔枝,又名丹荔、掛綠、麗枝,司馬相如〈上林賦〉稱荔枝為「離枝」,花若離枝則枯萎,果若離枝則色、味俱變,何況年輕的女子離鄉背井,還要融入另外一個大家族,能不「掛慮」嗎?我能理解母親當時的無助和脆弱。而新嫁娘蹲在樹下流淚的時候,荔枝樹是否著急地搖曳樹枝,給予最質樸的安慰呢?畢竟它的祖先也時常流浪,不是在異鄉,就是在奔赴異鄉的路上,應當懂得。

昔日漢武帝建造扶荔宮,廣種奇林異木,南方佳果,荔枝也在被移植之列,可惜水土不服。到了唐朝,長安的貴妃想吃嶺南的荔枝,地方官員為保果實鮮美,不摘枝葉,以瓷罐或竹筒密封,按軍情加急的層級運送荔枝,人馬需日行三百至五百里,果然「荔荔」皆辛苦;雍正也好這一味兒,南方官員為其想了妙招,用桶子栽種,然後在結果期前的兩個月,走水路運送,抵達京城時剛好可採食,這巧思讓雍正大喜過望。

同樣勞民傷財,兩位帝王得以繼續大啖美食,還有纖纖玉手為其剝荔枝,而一代佳人卻承擔了罵名。我幻想驛馬奔騰,華清宮的宮門次第打開,荔枝應聲而裂,卸下豔紅的外殼,露出酪白的果肉,不負「果中尤物」之美稱;其實,貴妃和荔枝一樣豐美、引人遐思,也同樣被迫遷徙,成為他人的掌中物,一旦離開故土,麗姿轉瞬即逝,就這幾點來說,人和物並無太大的區別。萬千寵愛,不如當那棵老宅裡的荔枝樹,閒來聽老夫婦拌嘴,也看看地久天長。

端午前後,島嶼上的荔枝又該紅了,我想著要買上幾串,好釀醋、釀酒,也想效法宋代洪芻製荔枝香。人人都愛其豔色,我更喜歡荔枝的清甘芬芳,晶瑩的果肉夾帶著花香,玫瑰花水和荔枝果泥堪稱絕配,再加上細糖,是極其細緻的點心,願以此遙遙致敬,那個讓大唐有了香氣的女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