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把父母理想化

文/吳娟瑜 |2023.05.17
560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吳娟瑜

這是每個孩子從小必然的經歷,然而生活的現實面,讓我們開始看到爸媽爭吵、嘔氣,或者為教育理念不同而對立,孩子的崇拜心態動搖了……



費陽的爸爸是大學教授,常有學生到家裡,他們可以在書房聊一個下午。他從小就立志像爸爸一樣,走在校園裡,遠遠就有學生敬仰地打招呼。

費陽到國中時還鬥志昂揚,向爸爸學習的心意仍強,直到考高中那年,聽說爸爸系上勾心鬥角,最受歡迎的爸爸公然被排擠,開的課減少許多,這使得爸爸鬱鬱寡歡。媽媽常把手指比在唇上,示意費陽不要打擾爸爸。見到爸爸在書房的背影,裡頭沒有學生,也沒有振筆疾書,只見爸爸落寞地望向窗外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另外一位也很崇拜自己爸媽的育玲,從小就聽外婆不停地說:「妳命好,生在這麼優秀的家庭,爸爸是第一志願榜首,現在當醫生;媽媽是電視台主播,讓妳長得這麼聰明漂亮,所以……」下面那句話,每每讓育玲聽了悶悶不樂,她很愛爸媽,可是外婆為何總要補上一句:「妳不可以輸給爸爸媽媽喔!」

從崇拜到貶抑

把爸媽理想化,這是每個孩子從小必然的經歷,尤其被爸爸舉在肩頭上坐、被媽媽帶到親友前誇讚時。然而生活的現實面,讓我們開始看到爸媽為錢爭吵、為外面小三嘔氣,或者為教育理念不同而對立,孩子的崇拜心態動搖了。

「倘若你過去心中一直對父母懷抱著一個理想化的形象,且這形象如今粉碎了,那麼它可能有一段時間會淪為貶抑。」(《我只是假裝不在乎》,伊麗絲.桑德著,平安出版)

從「崇拜」到「貶抑」確實是可能的心態轉折,因為其中有不解、矛盾、失望等種種複雜的情緒,有的孩子直接落入形象破滅的失落感。這種感受不好對爸媽直說,也不明白如何請教師長。

費陽幸好得到大姐的陪伴,重新審視了自己和爸爸的關係。那是暑假的第一天,大姐從宿舍返家,看到垂頭喪氣的費陽,媽媽也無助地說:「他最近都無精打采的。」姐弟情深的兩人在房間內聊天,談著談著,終於聊到心結。

大姐說她也有過類似的過程,她最早是念跟爸爸一樣的科系,也準備當大學教授,一年後才發現「那不是我真正要的。」

大姊還說:「那段時間我很生氣,怪爸爸誤導了我,還記得嗎?有一段時間,我拒絕跟爸爸溝通,認為他太優秀了,害我跟不上。」

「那現在呢?」費陽好奇大姐是怎麼自我調整的?大姐說:「我申請轉系到社會學系,這更接近我要的方向。」

徹夜聊開來,費陽終於明白是自己掉入偶像破滅的貶抑心態,讓自己不開心。他下定決心學習大姐的轉折,爸爸就是爸爸,他有他的人生挑戰;自己就是自己,自己需要走自己的路。

有自己的人生

育玲的調整也很戲劇性,她是在外婆過世後,不再常聽到「妳不可以輸給爸媽」這樣的話,心中便寬鬆許多。加上,後來爸爸儘管當醫生忙碌,居然外遇,家庭掀起軒然大波,媽媽吵鬧時,經常暗夜低泣。兩個偶像的破滅,讓育玲一夕之間長大了,也並未從此「貶抑」爸媽、討厭他們。已唸到高中二年級的她,閱讀許多心理學的書,一方面自我探索,一方面試著理解爸媽的婚姻關係。

育玲在陪伴媽媽的過程,看到媽媽的無助和脆弱,也看到眉頭深鎖的爸爸不再意氣風發,頭一次她感到自己長大了。育玲在日記裡寫了一句自我鼓勵的話:「爸媽有他們的人生,我也有自己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