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之路 大陸 10 大趨勢

文/編輯部整理 |2023.01.21
858觀看次
字級
新冠病毒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圖為第一列中歐班列。圖/新華社、中新社
參加國考的考生在自習室內認真復習。圖/新華社、中新社
全世界的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愈來愈重視。圖/新華社、中新社 圖/123RF
2022年大陸站穩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市場龍頭。圖/新華社、中新社
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焊裝車間,機器人進行焊接作業。圖/新華社、中新社
農村富起來是首要任務。圖為烏蘭察布市。圖/新華社、中新社
中國式現代化起跑。圖為珠江繁榮景象。圖/新華社、中新社
持續投入生態復育。圖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鄉。圖/新華社、中新社

文/編輯部整理

2022年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將「共同富裕」列為目標。惟新冠病毒疫情危機仍未解除,經濟復甦充滿挑戰,究竟「內循環經濟」戰略是否能夠成功,各國均密切關注。此外,國際晶片大戰、兩岸政策紅線、AI發展……影響著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以下為讀者整理2023年中國大陸10大趨勢走向。



1. 中國式現代化

隨著中共建黨100周年,2021年全面「實現小康」目標達成後,2022年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將「共同富裕」列為目標。期望有別於西方現代化,因資本運作缺乏節制,導致無序擴張,對國家發展造成巨大的傷害,其中最嚴重,莫過於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多年之後,也漸漸出現貧富差距和貪腐問題,因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指出,追求共同富裕的同時,還應「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此一政策對於海內外企業影響巨大。

2. 內循環經濟

新冠病毒疫情未完全消除,經濟復甦仍充滿挑戰,習近平提出「內循環經濟」戰略,力圖改變過去仰賴外銷出口,依靠全球市場撐起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他喊出「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沿海城市的農民工返鄉工作,或回鄉創業,加快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村居民收入,企圖激發出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達到其擴大內需的戰略目標。各界對於內循環經濟戰略主張看法分歧,其中,企業出口轉內銷將擴大原本國內市場的競爭,再者,內循環經濟將導致技術交流變得緩慢,甚至停滯,拉升研發成本,不利於產業升級,利弊得失值得觀察。

3. 國際晶片大戰

2022年,晶片成為中美政治角力關鍵,美方宣布晶片短缺是國安危機,強調應在先進科技上維持高競爭力,並且強化對科技業的限制措施,迫使盟國跟進。在上海上市的荷蘭半導體製造商Wintech在英國的子公司Nexperia,被英國政府告知要出售至少86%的股權,員工害怕工作不保,上街抗議。德國經濟部禁止車內用晶片製造商Elmos半導體,出售其在Dortmund的工廠給與中資有關的企業。

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專家表示:「歐洲各國政府的決定,代表對中國在歐洲關鍵投資的立場的改變,他們變得更強硬,很有可能全是來自美國的施壓。另外,各國政府也認知科技的主權性愈來愈重要,全世界的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愈來愈重視,不希望半導體產業被其他國家給掌控。」這場晶片大戰對於未來產業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4. 一帶一路新挑戰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報告指出,即使中國大陸在政策上繼續支援,但疫情對於「一帶一路」仍有長期影響,基於成員國信用壓力上升,在2023年前獲得的新投資可能減少,難以恢復到2014年~2019年的水準。然而,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10周年,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上表示,考慮在2023年舉辦第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要為亞太和全球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這是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該活動首度的回歸,各界正密切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策發展。

5. 亞歐大陸核危機

烏克蘭與俄羅斯危機尚未解除,核危機猶如未爆彈,影響著全世界,由於中俄關係友好,各界對於中方態度疑慮重重。然習近平會晤德國總理蕭茲、2022年的G20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會晤,均明確強調,和平解決危機是當務之急,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還應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避免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6. 兩岸政策紅線

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掀起兩岸分治73年的第4次的台海危機,2022年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時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且強調,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

此外,習近平在2022年曼谷APEC峰會上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也指出,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歷史、台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和基本信義,必須重信守諾、妥善處之。

7. 持續降低碳排放

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習近平提出中國會致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

2022年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上,追蹤碳排放數據的組織「全球碳計畫」公布最新報告指出,過去中國的碳排放不斷攀升,美國的碳排放一直穩步下降,但2022年中國的碳汙染比2021年降了0.9%,美國則比去年增加了1.5%,兩者都與各自的長期趨勢相反。儘管「全球碳計畫」報告第一作者弗里德林斯坦表示,嚴格控制疫情的封控政策是其碳排放下滑的主因,對中國大陸而言,持續降低碳排放,投入生態復育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8. 電動車產業起飛

中國大陸占全球電動車市場銷量占比,從2015年的26%,上升到2021年的48%,2022年已站穩電動車銷售市場的龍頭地位,本土品牌比亞迪是最大贏家,第二名是上汽集團,國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僅居第三名。

展望2023年,海外銷量可望起飛,市調機構Jato Dynamics預估,2023年中國電動車在全球銷量大增,進入產業成長第二階段,預期未來一年在歐洲、澳洲和其他市場可見更多中國電動車在當地銷售。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也預估,中國乘用新能源汽車市場年成長將穩定保持逾30%。

9. AI發展全球第二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2022年9月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支出指南》,預估2026年中國大陸AI投資規模將達266.9億美元(約新台幣8274億元)規模,全球占比約為8.9%,名列全球第二。

未來5年,硬體市場是中國大陸AI市場中規模最大的一級市場,占比超過AI總投資規模的半數,2026年將超過150億美元。隨著AI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硬體增速將逐步放緩,其中,伺服器市場是硬體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預測占比超過80%。而從AI軟體的角度來看,在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政策環境、客戶需求逐漸多元化的推動下,AI軟體市場占比將逐年提升,2026年超過25%。

10. 年輕人競捧鐵飯碗

由於景氣低迷,憂心疫情起伏影響經濟,加上大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預估40%的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報考國考的人數激增,競捧鐵飯碗。2023年大陸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突破250萬,比起2022年的200萬人增加50萬人,增幅高達25%,創近10年新高。

事實上,從2009年起,中國國考報名人數已連續14年超過百萬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