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相信進步的力量

文/吳娟瑜 |2022.12.07
1047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吳娟瑜

「你明明這麼聰明,為何考出這種爛分數?」

「你只會上網,不知道用功讀書,將來會有什麼前途?」

聽到有些爸媽口不擇言地批評子女,覺得好可惜,因為這樣的說法,其實正在錯過孩子奮力向上的黃金時刻。

我還有機會嗎?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德威克(Dr. Carol Dweck),專研「成長型思維」,在TED「相信你能進步的力量」演講中,點醒了家長不少盲點。

盲點之一,多數家長誤認用語言催促,孩子就會乖乖聽話,然後成績突飛猛進;正好相反,孩子是需要在度過難關、接受挑戰時,得到陪伴和支持的力量,明白「還沒」(Not Yet) 達標時,可以選擇向「已完成」(Yet)的人請教經驗。

盲點之二,如果爸媽以「固定型思維」來教養子女,子女也可能以「固定型思維」看待自己,當遭遇學習失敗時,判斷將受到限制,立刻自認失敗而放棄。

德威克教授建議大家用「成長型思維」,相信一個人可以透過請益、修正、努力而更上一層樓。「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德威克教授點醒了我們看到「成長」的重要性。

盲點之三,孩子在學習參與的過程,不只是讚美他們的聰明或才能,而是看重他們在過程中是否有專注、努力、有策略、進步的用心。聰明才智或許先天已定,但是後天堅忍不拔的訓練不可忽略。

德威克教授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也就是「Not Yet」到「Yet」的途徑反而是孩子的黃金路線,千萬不要在這個節骨眼潑冷水或對孩子失去信心。

能力可以成長

德威克教授在演講中提到有一項研究,鼓勵學生跨出舒適區,給一條未來的生路,當學生多學習新的事物,讓腦中的神經元建立更多新的、強有力的連結,如此一來,人才會變得更靈活聰明。

在「幸福導師班」課程中,李玲媽媽驚呼:「原來我常用嚴厲督促的方式打擊了兒子的自信心,尤其讀到國中,他已出現拒學現象。」

李玲媽媽是職場上傑出的職業婦女,她無法忍受兒子動作慢、思考慢、回答慢。如今,她明白兒子從「Not Yet」到「Yet」之間有太多媽媽的雜音,莫怪他再怎麼努力都不如媽媽的期待。

李玲媽媽修正自己傳統的、固定的思維模式,她決定「鼓勵兒子不要為分數而讀書,而是為了克服困難而學習。」,因為「能力是可以成長的」。

「我明白了,兒子是兒子,我是我,我的高標準擋住他成長的路,我不應該因為他分數退步而取消他所有才藝學習。」

多才多藝的兒子喜歡打爵士鼓,喜歡跳街舞,還喜歡網路設計,如今,因分數退步,全面被媽媽取消,人也變得萎靡不振。

「我希望兒子變回聰明活潑的模樣,可見才藝不能停,功課不要逼,神經元需要更多連結,重視他在過程中自我修正、自我調整的成長。」

李玲媽媽反應快,她在課堂中聽到德威克教授的說法,準備修正自己的盲點。

我也建議她:「把生活的腳步放慢,好好體會兒子的感受,他或許不明白人生發生了麼事,但是身為父母,一樣重視相處過程的修正和學習,從沒教好(Not Yet)到教好(Yet),不急著要成果,相信更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去進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