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82】生態紀錄片導演 多恩與蜜蜂後花園有約

文/楊慧莉 |2022.10.01
5745觀看次
字級
圖/PBS

文/楊慧莉

前年,疫情大爆發,歐美多國實施封城。行動受限,是否就該坐困愁城,一臉慘綠?未必!在英國,有人在自家後花園透過觀察,大有斬獲。甚至改變對昆蟲世界的看法。他是生態片導演多恩……

封城居隔 家有蜂城可觀察

馬丁‧多恩(Martin Dohrn)是屢獲獎項的獨立製片公司「菊石影片」(Ammonite Films)的創辦人暨導演。終其一生,他都是一位敏銳的生物學家;兒時,就特別著迷於蒐集和研究蝴蝶。

自然史拍攝佼佼者

為了避免殘殺美麗物種,他改用攝影捕捉牠們的美麗,而非網子。十一歲時,多恩擁有他的第一台相機。為了確定相機功能,他很快拆解以探究,如今想來有些不堪回首。現在,他除了仍玩攝影,還扮演了導演、監製和作者的角色。

過去二十年,多恩製播了許許多多專業地標級的自然史電視節目,合作對象包括「Discovery」頻道、BBC、《國家地理》雜誌等。他獲獎無數,如以電影《大遷徙》(Great Migrations)獲得艾美獎頒發的電影攝影獎、以兒童影集《閒話昆蟲:迷你動物日誌》(Smalltalk Diaries)獲頒諸多獎項等。

多恩和其影片團隊是以低亮度和微距角度拍攝自然史的佼佼者。為了洞悉自然世界,他們精心打造了革新式的拍攝技巧;藉由星光日夜全彩攝影機、特製的超微距鏡頭等舉世聞名的技巧,工作團隊能深入地表最黑暗之區,捕捉到那些地方高畫質的彩色影像。

在自家後院找樂子

我們都看過蜜蜂在花叢中盤旋飛舞的樣子,不過要用肉眼掌握這些傳粉昆蟲完整而複雜的一生,可就沒那麼容易了。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導致歐美多國封城以降低感染率。當許多人困在家中,窮極無聊,家住英國布里斯托的野生生態片導演多恩,卻在自家後院子找樂子。他調整了自己的攝影器材,專門聚焦於非常小的生物,還配合蜜蜂的習性,找了一些有洞的朽木,歡迎蜜蜂來築巢,打造出一座「蜂城」,接著開始拍攝他家後院裡的蜜蜂,成為作品《跟拍到蜜蜂家》(My Garden of a Thousand Bees)。

多恩觀察、記錄了他家小園子裡的所有蜜蜂,大概有六十多種,包括大黃蜂和跟蚊子一般大小的剪刀蜂。他觀察到蜜蜂產卵、攻擊其他昆蟲以保護蜂巢,以及為了交配和領地互相打架。他還拍到一隻紅尾果園蜂耗費五小時,用了一個蝸牛殼和數百支麥桿建構自己安全的家。

作為野生紀錄片導演,多恩將鏡頭轉向各種絢爛的物種。過去,不管拍什麼動物,他的鏡頭可以聚焦於物種行為或個體行為,且認真區分出其中的差異:「觀察物種的行為很刺激、有趣,但拍的是個體行為,那就更有意思了。」

而今,拍攝對象變成蜜蜂時,多數人會以為拍昆蟲就只能聚焦於物種普遍性的行為,而拍攝者這才發現,他也可以用一種方式拍下蜜蜂個體的一生,這是他當初始料未及的。

拍攝因緣殊勝難得

儘管封城困坐家中促成《跟拍到蜜蜂家》影片的開拍,多恩其實早就利用閒暇時間在院子研究和拍攝野生蜂,而且時間長達十年。他的目的是找出野生蜂的種類。

一開始,多恩以為蜜蜂可能多達十種,而他能用一個暑假一一記錄。結果,他發現自己錯得離譜,「我想我找到六十種左右吧,且我無法一一指認牠們。」當他把院子所見跟朋友分享,他們都嘖嘖稱奇,這讓導演了解到,即便野生蜂對於維持自然界扮演關鍵角色,但多數人對牠們卻不以為意。

多恩早就想拍攝一部野生蜂的影片,但廣播公司似乎沒興趣。他當時也清楚要拍攝一部不只是蜜蜂採花蜜的影片,技術上也挺困難,因此沒人找他拍,他反而鬆了一口氣。

封城前,多恩正著手於一部跟蜜蜂完全無關的溼地案子。封城時,他知道自己要困在家中一段時日,而蜜蜂採花蜜的季節已映入眼簾。現在不拍,待何時?「如果我還要忙著找資金、建議或器材,就會錯過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他只能竭盡所能的先拍了再說。

擴大視野 原來萬物皆有靈

多恩在《跟拍到蜜蜂家》中不僅拍攝了蜜蜂的生態,自己觀察蜜蜂的模樣也一同入鏡,創造了許多有趣的畫面。

其生涯中,他多數時候會調整自己的鏡頭和相機,以拍出小東西。不過,拍攝蜜蜂時,他得微調許多東西,因為蜜蜂的速度超快,他隨時都需要快速聚焦、慢動作和廣角的長鏡頭,讓蜜蜂自在其中,沒有威脅。

與蜂建立友好關係

在自家後院觀察蜜蜂期間,多恩收穫匪淺,最讓他驚喜的是,發現蜜蜂也每天都在觀察他:「有些初春的蜜蜂很怕我,牠們從未克服恐懼,根本無法拍攝。」

因此,一開始,他得離牠們遠一點,讓牠們自在過日子。而隨著他待在院子的時間愈多,許多蜜蜂漸漸習慣他的存在,於是就變得好拍多了,讓他有感而發,「若非每個晴天都待在花園裡,我想我應該觀察不到這麼多的蜜蜂行為。」到最後,那些蜜蜂可以自在的落在他的鏡頭上,或是讓他近距離拍攝牠們的巢穴,而無視於他的存在。

多恩,還幫所觀察的蜜蜂取名字,通常是依據牠們的身體特徵或學名。他跟這些蜜蜂建立某種友好關係。他甚至對一隻他命名為「妮基」的切葉蜂「情有獨鍾」,從對方躲著他,不給拍,到自在完成蜂的一生中重要任務,最後飛出他的視線,不再出現,讓多恩因陪伴多個月而產生情愫,當再也看不見時而想念。

先弄清楚拍攝對象

多恩所拍攝的這部影片,猶如蜜蜂的祕密生活,已激起很多人也想去他們的後院一探究竟。至於要從何著手,他的建議是,想了解動物行為,首先要有分辨的能力,「有很多蒼蠅形似蜜蜂,特別是也叫做『花虻』的食蚜蠅。能夠辨別食蚜蠅和蜜蜂,是第一步,不過還有很多蜜蜂也長得像黃蜂。知道其間的不同,就可以開始揭開牠們的祕密。如果能辨識不同種蜜蜂的差異性,也很有幫助。」

為了增強辨識能力,多恩建議讀者不妨花些時間觀察蜜蜂,給牠們拍拍照、找一本昆蟲書來閱讀,先試著分辨之間的不同。「一旦認清觀察對象,就可以進一步觀察牠們的行為,甚至拍下這些行為。先了解一下牠們目前已讓大家熟知的行為(通常並不多),說不定你可以做出新的觀察。」導演這麼說。

此外,多恩也分享了拍攝技術上的心得:「微距攝影比一般攝影困難,因為東西很小,很難聚焦,振動會是一個問題;如果拍攝靜物,閃光燈很有用;如果拍攝動態,就需要有個好的三腳架。不過,最近有些智慧型手機還多了慢動作和微距模式,也同樣能記錄一些不易察覺的行為。」

助蜜蜂培育4建議

愛因斯坦曾說,「少了蜜蜂,就沒有更多的授粉、更多的植物、更多的動物,當然也不會有更多的人。」甚至大膽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人類僅僅剩下四年的光陰。」由此可見,蜜蜂對整個地球生態的重要性。

如果想協助蜜蜂在各地復育且蓬勃發展,多恩有四點建議如下:

1.盡可能讓所有殺蟲劑遠離蜜蜂。

2.讓本地植物(即有些人認定的野花雜草)蔓生。如果蜜蜂會去造訪,就留著,否則就移除,讓出空間給一些蜜蜂喜歡停留其上的植物。許多園藝中心販賣野花,有些還是蜜蜂會喜歡佇足的植物。

3.馴化的園林植物,蜜蜂通常都不愛,因為這些園林志在培育出特種花卉,而非供蜜蜂採集花蜜和花粉。不過,有些園林植物卻是蜜蜂所愛的,而各種蜜蜂有其喜歡的植物。因此,植物多樣化,也有助蜜蜂繁殖。你可以年年觀察哪些花朵可以吸引到最好的蜜蜂前來採蜜。

4.蜜蜂數量常常取決於築巢地點。網路上可以買到的,有許多是管狀物或木頭洞穴,有些還有透明的塑膠端口,可以讓人一窺究竟。不過,很多蜜蜂喜歡的是朽木,特別是晒乾的木頭,也有不少蜜蜂喜歡在土裡挖洞築巢。不管哪種,蜜蜂們都喜歡乾爽或排水良好的築巢地點。牠們也喜歡陽光。因此,築巢地點如在有陽光的角落都會成功復育出蜜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