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笨港開拓史

文與圖/墨客 |2022.08.15
1136觀看次
字級
北港圓環的紀念碑,訴說著先民登陸墾殖的歷史。圖/墨客

文/墨客

對於北港,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陌生,但你可曾知道,北港的古名其實是「笨港」?更大範圍來說,如今嘉義縣新港南港村一帶也叫做「笨港」。另外,你可能常聽到「一府、二鹿、三艋舺」,但其實也有在地人認為,「一府、二笨、三艋舺」才更貼切事實。只是時過境遷,如今在笨港這一帶,只留下北港溪,看不到繁華的河景了。

兩、三百年前的北港,曾是緊鄰海口的河港城市,是早期中國閩、粵移民進入台灣的要道,十八世紀前半,更躍升為嘉南平原的貨物集散地及吞吐港。然而隨著海岸地形的演變,加上河川曲流的影響,三百多年來,笨港地區逐漸從瀕臨潟湖的河港轉變為內陸,現已距離海岸線十餘公里。歷史上的笨港,更曾數次遭遇河川氾濫、改道的侵襲,早期市鎮或被沖毀或埋沒在地底,因此,透過考古發掘封存在地底下的遺跡與遺物,成為研究古笨港的必要途徑。

古笨港的考古工作,早在一九九二年就已揭幕。一開始,是因朝天宮旁的中央市場施工,翻挖出埋在地底約三公尺深的大量考古遺物;而那只是古笨港遺址的冰山一角,過去十多年來,考古學家們又在北港及新港地區發掘古笨港遺跡,才慢慢揭露了這座「隱形城市」的輪廓。

提及北港,除了饒富盛名的朝天宮外,其實還有一個極具歷史特色的「顏思齊先生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位於民主路圓環,不但是當地明顯的地標,也是先民墾拓台灣的見證。回溯到十七世紀,漳州人顏思齊率眾登陸北港築寨屯田,使得當時的北港成為大量漢人遷移台灣之地。所以,北港真正的開拓史,應可從那時開始談起。

如今的北港,新舊並存。以牛墟為例,現在在地圖上雖然還可以看到牛墟的位置,但其實傳統的牛隻買賣已是半世紀前的歷史了,如今只有每逢「三六九趕市集」(即國曆日期的尾數為三、六、九時)才看得見賣古玩、五金、農具等有趣的傳統畫面,而眾所周知的北港朝天宮,則是農曆三月時最為熱鬧。朝天宮不遠處,老街鋪設的甓磚、花崗石,老屋牆上的藝陣戲曲圖、「謙源號」舊宅第的甕牆,暗街(安和街)、和春燕子樓、中山路上的巴洛克建築、燈籠店等,也都頗有可觀之處。

北港,靜靜地坐落於雲林這個農業大縣,靜靜地守護著台灣,也帶著台灣子民走過數百年的時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