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商鞅創立身分證

文/余遠炫 |2022.08.15
759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人類從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而有國家概念之後,戶口就變得很重要。所以在古代非常重視編戶齊民的概念,把民眾組織起來並做成戶口紀錄,同時根據戶口數來當作課稅的標準,因而當時把戶口單位稱為「戶部」;但戶部不只是戶政單位,更因為與稅賦有關,他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與經濟部。

戰國時代的秦國,因商鞅變法的關係,而有了最早的身分證:把竹板打磨光滑,上面畫著人像與姓名、籍貫等資料,稱為「照身帖」。投宿館舍必須要持有照身帖,違反規定就要接受嚴厲處分。然而,商鞅之前因執法嚴格,得罪了當時還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等到惠文王即位後便展開逃亡,卻因身分問題無法投宿,而有作繭自縛的感慨,只好逃回封地舉兵對抗。

雖然商鞅最後戰敗身亡,但制定的法規卻在秦國落實生根,在歷史上也是一項莫大的成就。

漢朝制度大多延續秦朝,但身分證並未普及到所有百姓,而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才有身分證明。隋朝時官員身分證明用竹簡,唐朝時則用魚符,裝魚符的魚袋亦因官員品級有所不同:三品以上用金,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用銀,六品以下用銅。魚符分成左右兩半,其上記錄著官員姓名、任職部門與品級,左符放在內庭查驗,右符隨身攜帶,查驗身分時必須兩兩相符。甚至把魚符推廣到藩國,朝廷留有雄符,雌符則給予藩國來使。

唐朝因國姓為李,所以身分驗證用鯉魚狀的魚符;到了武則天的大周朝則改用龜符,符合玄武的特徵。三品以上官員用金龜符,三到五品銀龜符,六品以下銅龜符。我們現代人所講的「釣金龜婿」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

宋代把魚符改為腰牌,分為勳、親、文、武、樂五種,材質有象牙、獸骨、木頭之類,上面除了姓名、籍貫、品級等基本資料外還有人物特徵,以為辨識;另外,有些特殊行業也擁有自己的身分證明,例如僧人的度牒。

至於現代身分證的由來,則是民國二十五年時,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受到《史記‧商君列傳》的啟發,利用白布做成居民證,也成為現代身分證的濫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