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師資人品與社會風氣

 |2022.07.15
8384觀看次
字級

選舉年再發生論文門案,一位市長參選人獲黨提名後,被揭發兩分碩士論文皆涉嫌大量抄襲。揭發者舉證歷歷,並具名向涉事的中華大學和台灣大學檢舉,請求調查。當事人則力辯這是選舉抹黑,請講的人有口德,聽的人有智慧;執政黨、官、附隨者更同聲一氣聲援,指論文門就是為選舉潑髒水,還安慰疑涉抄襲者「辛苦」了。

參選人論文門會受矚目,源於選民想選出優秀領導人;而評鑑優秀領導人的指標,首在人品貴重。清康熙皇帝遺詔立皇四子胤禛繼位,理由是「人品貴重,深肖朕躬。」活躍美國政壇三十年的學者兼作家大衛.葛根(David R. Gergen)曾出書《美國總統的七門課》,第一課就是「人品貴重」,沒有說謊權利,也不能捏造事實誤導人民。說謊、誤導均不可;複製貼上式的抄襲如屬實,自難被認同。

今年論文門朝野交鋒,因執政黨高官深度介入,語箭四射,已極大化選舉效應。在野揭發者視鐵證在手,各路參選人熱炒此議題,或提訟,或到台大校門前演行動劇,以校友身分要求校方秉公詳查。有人呼籲涉嫌抄襲者應道歉退選,也有人調侃稱對手陣營可能期待千萬別退選啊。

就事論事,諷論文門選舉效應屬離題,本題是:高等教育的政、學分際與對校風、社會風氣的影響。當下高教政學相互為用,出現洗學歷、學位量販店、產官學互養等負評;連優質學府也遭浸染。有官學兩棲者,藉指導學生栽培羽翼;有師者著意經營政商、社團人脈,躋身名流,未審為人師表之義。

台大受理論文抄襲案後宣布,碩、博士論文於提交時須先行原創性比對,並請指導教授檢視無誤,才算完成離校程序。清大一名榮譽教授批評,系統比對原創性未必能杜絕抄襲,卻顯得不信任教授,會損害大學校譽;教育是良心事業,不能純靠比對制度來維護品質。但高教市場的現實是,指導政商名流拿學位,有助學校得標案;經師、人師把關嚴,硬使得學生卻步。

本來研究、教學、專業、社區四類大學,可各自發展學校特色。在職進修者可進專業、社大取經,有志學術研究者,才爭取進研究、教學型大學深造。但台灣若干參選人儘管志不在青燈黃卷的學研工作,卻競以擁有研究型大學之碩博士學位示眾,自以為學歷優能獲得更多選民信任;研究教學型大學竟也未自重而傷校譽,殊為不值。

論文門事發後,行政院一位政務委員說,寫論文是學術研究訓練,碩專班學生為在職進修而來,本就不必要求寫論文;台灣不該再有碩士班一定要繳論文這種落伍觀念了。為朋黨護航至此,立即被嘲諷那去補習班繳錢上課就好了,何必攪和在碩士隊伍裡魚目混珠?碩論須訂題目檢驗創新力,定研究方法考驗演繹推理力,得結論能辨明歸納能力;這些都是高教基本功,政客圖學位之名,難道連馬步都不蹲了。

台灣高教的量早已供過於求,品質卻因未遵古訓「教不嚴師之惰」而遭局部崩壞。更有謬論指碩士生抄襲是作弊,給零分就好,不必用大砲打小鳥般地非議。其實學風之振靡關乎師生人品與社會風氣。試想如果競選公職者以作弊方式得學位,復將學歷刊諸公報供閱覽,選民如何能選出人品貴重的領導人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