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教育電台與聲音故事館

文與圖/王岫 |2022.07.05
1205觀看次
字級
聲音故事館開館麥克風。圖/王岫
聲音故事館外觀。圖/王岫

文/王岫

在南海路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旁,有一座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因隱居在南海學園內側,一般人較少走入,大家總認為那個地方,除非是受邀接受實況或錄音訪問,否則是不會去的。

但這樣的慣例要改變了。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教育電台六十二周年慶,成立了一座「聲音故事館」,是屬於聲音和廣播歷史的博物館,且對民眾開放參觀。其目的是結合最新的科技與創意發想,將廣大的聽眾從收音機旁,帶進廣播的聲音世界,從此大家不只能「聽」到電台,更能走進電台,「看」見廣播的故事。

教育電台是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四日,教育部為推行廣播教學,責成當時的國立教育資料館(現為國立教育研究院)籌設教育廣播電台,以肩負終身學習、社會教育的使命。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教育廣播電台正式開播,由當時教育部長梅貽琦主持典禮。

爾後,陸續開展業務,並在多縣市成立分台,一九七三年開播FM節目。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一日,總統明令公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組織條例〉,教育電台由教育資料館的附屬機關改制為教育部的一級機關,自此教育電台地位提升。

然而,教育電台因地方狹小,前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樓獻堂館,自一九六○年被教育部無償撥給民間團體中華民國孔孟學會長期使用,故一直無法擴展播放節目以外的工作。

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回歸教育電台使用,經數年規畫整理後,獻堂館乃成為今日之「聲音故事館」,辦公室也因而擴充至庭園後的四層大樓(此大樓在六○年代,曾為中央圖書、教育資料館及藝術教育館等使用過)。

新開放的「聲音故事館」,可說是全國第一座結合廣播、聲音、故事的全新學習場域。全館一樓是廣播製作體驗、聲音主題特展區,以簡單、直覺的體驗過程,讓民眾了解廣播節目是如何透過人聲、音樂、音效等三元素,成為一個優質好節目。

如「廣播製作體驗」專區,便是打造錄音室情境,讓民眾透過觸控螢幕的指引,錄製屬於自己的廣播Live show,讓自己成為聲音的主人。入口處展示的一支麥克風,是教育電台開台的第一支麥克風,現在則是教育電台吉祥物,叫「麥寶」。觀眾可在桌上亮起On air那一刻起,親自體會製作節目的歷程。

二樓則包含「聲音的旅程」、「廣播的故事」與「電台大事紀」等展區,展示廣播工程常用的設備、訊號傳遞的過程,以及廣播人的心路歷程、聽眾的故事與教育電台的歷史等;許多廣播設備雖已是古董級了,卻也記錄了廣播的歲月和電台的歷史回顧。

許多人常聽廣播,卻不知廣播和聲音從何製造或產生,不妨走一趟「聲音故事館」,或許更能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