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不滅】恭送沈以正老師

文/林耀堂 |2022.05.24
1466觀看次
字級
沈以正老師畫作。圖/林耀堂
作者繪沈以正老師。圖/林耀堂

文/林耀堂

大學念美術系時期,一心嚮往西方藝術的我,在修習水墨畫的課堂並不那麼用心,反而有了年紀後,對水墨人物畫起了莫大的興趣,但忙於教學之餘,總將再學習水墨畫的心願藏放在心底。

直到兩年前移居台北大安區,終於緣分出現,那就是我大學時代的水墨畫老師羅芳老師和師丈沈以正老師,就住在相隔幾條街的附近。

沈以正老師對古畫山水、人物神情之技法深有研究,正是我心目中想求教的對象,經過羅芳老師引薦,終於在兩年前的初秋入門拜師,與幾位同學一起上課。

二○二○年九月十七日,我第一次走進沈老師的畫室,方知八十七歲的老師已經完全沒有聽力了,但是在兩個小時面對面的授課中,沈老師仍然精神矍鑠地詳細解說他師從的由來,尤其對他遙師的清朝天才畫家陳少梅更細加推介,還把他收藏的一卷陳少梅的長卷借給我,要我回家好好觀賞學習。

接下來在每個星期四下午的課室中,沈老師不只細說中國美術的典故沿革,更對佛畫藝術特意講解,從印度阿旃陀〈AJANTA〉石窟的壁畫及雕塑講到敦煌石窟,無論佛畫的造型到色彩應用,抑或是當時色料的研究,都能解析得精闢詳盡。

有時沈老師也會特意秀出他到中國旅行時買到的唐卡、印石教導我們。當他示範畫法時,無論濡墨、運筆、染色、皴擦都會不厭其煩重覆叮嚀。讓我能夠以極近距離學習老師的筆墨運作和審美觀點,這種手把手的教導方式,就像慈父般地關照、如慈母般的耐煩,我感受宛如一個孩童被呵護的幸福。

沈老師的創作風格,早期習南宋院派筆法,自古畫風格中加以創新,他的研究以漢晉至魏唐人物繪畫為主,更以神佛為表達之主流,近期也畫了大量的觀音菩薩、羅漢、鬼怪、龍虎等作品。沈老師所畫的人像,特長於濃淡虛實的應用,展現明暗層次,並加入富有神韻的色彩,為人物增添一分生命力。

沈以正老師任運自在、自成一格的畫風,正是我嚮往的學習目標。近一年半以來,我在每周一次的上課中,除了跟隨在老師身旁,親灸他用墨色線條勾勒外形的筆法、薰習他結構剛健挺拔的畫風外,我每次還從老師家借取老師的畫稿回家臨摹,天天在家練習成為生活習慣。從這樣的受教中,我如獲天啟,在人物畫的技法裡,找到更上層樓的方向。

沈老師晚年常畫菩薩像,去年年中,老師對我們說,希望有更多人來跟他學佛畫,他願意無償授課。雖未曾聽老師說他是佛教徒,但我想,沈老師此舉已是佛教徒的懇切發心了。

過年前,老師還因為虎年來臨,示範了多次老虎的畫法,且一一分送給大家。在年關前的一次上課時,老師有些落寞地說:「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還能上課多久。」大家聽了都默不作聲,我也只在心中祝禱老師身體長保康健,並沒有想太多。

過完年後,我們被告知老師身體不適無法開課。我選個日暖的時間去探望,臥床的老師手執一冊他愛看的武俠小說,雖雙腿無力不能站立,但精神看來還不錯。我再次探望時,老師卻已入院,因為台灣疫情,無法前去探視。不久噩耗傳來,老師已駕返瑤池,令我們錯愕惋惜不已。

回顧這一年半追隨沈老師學畫的時光,真是我極幸運的機緣,只是無法預料緣分如此短暫,就像在落日的餘暉中遠看著漫天絢爛的彩霞,也滿身被滿幸福的金光,可是黑幕這麼快就急急拉下。

感嘆老師棄我們而去,但又為老師的福壽全歸感到歡喜,深信以老師諸多恭敬塑畫佛菩薩像的功德,必能離苦得樂、往生極樂。祝願老師乘願再來,願願相續,綿綿不滅,生生世世都為佛教藝術之美,增添新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