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警訊】 1 / 3淡水魚種將滅絕

文/May  |2021.08.15
2537觀看次
字級
淡水魚正面臨諸多不利生存的危機。圖/May

文/May

1%淡水養活半數魚種

淡水魚生態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除了數億人賴以為食物,更有無數人仰賴淡水魚貿易為收入來源,但根據全球16個環保組織所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全世界有1/ 3的淡水魚種,正面臨50年來最嚴峻的滅絕威脅。

根據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倫敦動物學會(ZSL)、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等16個國際組織,共同提出的《世界被遺忘的魚類》報告指出,淡水只占地球表面積1%,海水占71%,但世界上的淡水魚種,多達1萬8000多種,占世界所有魚種一半以上,也占脊椎動物物種1/4以上。

窮人食物及工作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至今已有至少80種淡水魚類物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滅絕物種,而光是2020年,就有16種淡水魚被列為滅絕物種。

該報告指出,健康的淡水魚類種群,為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合計約2億人,特別是貧窮的人),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並為6000萬人提供了工作機會。淡水魚還支撐起兩個巨大的全球產業,包括休閒漁業每年產生超過1000億美元的收入;水族館魚類則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寵物,總計漁業形成一個價值達380億美元的龐大產業。

河流導致魚變少變小

但是,自1970年以來,一些淡水魚種群發生了災難性的變化,其中遷移性淡水魚,數量下降了76%,巨型魚(重30公斤或66磅以上的魚)的數量,更下降了94%。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首席淡水科學家Michele Thieme,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淡水生態系統的惡化情況。他說,數據顯示,許多河流處於危險之中。舉例來說,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有2/3受到水壩和其他設施阻礙,這意味著從源頭到海洋,淡水生態系統碎片化,無法相連的水道,使得淡水魚類難以自由遷移,更難以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

Thieme指出,淡水魚類種群遭受人為設施威脅尚不足為奇,更嚴重的威脅因素,還包括棲息地遭到破壞,未兼顧環保永續的採砂,水壩攔阻影響魚類生態,以及家庭、農業和工業廢水汙染、入侵強勢物種缺乏天敵、過度捕撈……等,讓淡水魚族群備感生存壓力。

例如:1970年代印度建造了法拉卡堰後,上游恆河的鰣魚漁業從每年19噸的產量,暴減至僅剩1噸;盜獵鱘魚製作非法魚子醬,使該魚種成為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魚種之一;而極度瀕危的歐洲鰻魚,則是走私最嚴重的魚種;俄羅斯阿穆爾河的捕撈配額過高,導致該國最大的鮭魚洄游活動災難性衰退,2019年夏季鮭魚產卵場,甚至看不到鉤吻鮭。

威脅因素世人關注少

長久以來,世人對淡水魚族群關注極為有限,牠們也不像海洋魚類那般引人注意,所以人們很難理解牠們的生存危機。畢竟,淡水魚生活在河流和湖泊陰暗的水面下,牠不像海魚、蝦蟹、章魷……生活在彩色斑斕、充滿活力的珊瑚礁旁,人們難以見到牠們的生活樣貌,也難以想像淡水生態系統的崩潰和消失。

更令人深思的是,全球80種滅絕的淡水魚種中,有19種在美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Michele Thieme表示,美國已經堵塞了大部分境內中長河流的暢通,這對淡水魚類種群產生了明顯的滅絕威脅。

恢復計畫見一線生機

好消息是,為了搶救淡水魚種群,保護專家小組在《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第5份《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中,概述了一項針對淡水魚多樣性的緊急恢復計畫,建議發展可持續管理和重建的漁業模式,保護淡水魚種群的重要棲息地,並減少各種汙染……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淡水魚種群復育計畫的負責人Stuart Orr表示,這項新協議,將使垂死的河流、湖泊和溼地,重燃復甦的希望,使淡水魚類物種,有望從瀕臨絕種邊緣重回生物多樣性,並改善淡水生態系統,確保人類擁有理想的自然環境,並能兼顧糧食安全、工作收入、產業存續、文化教育等重要議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