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握住手 她刻出微笑佛雕

李祖翔 |2020.02.19
3081觀看次
字級
〈再現敦煌〉是郭素亦得意之作,佛像、僧人搭配何處惹塵埃的字句,很有意境。圖/記者李祖翔
郭素亦的作品中,佛雕受最多人珍藏。圖/記者李祖翔
郭素亦自青島來台,在先生鼓勵下賦予漂流木靈魂,漸漸以藝術傳揚佛法為志。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嫁到台灣二十二年的郭素亦,是素人起家的木雕師,以微笑佛雕聞名,能用最樸實的方式刻畫溫暖法相,她發心傳揚菩薩慈悲,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她也勤以筆耕,描寫家鄉中國大陸青島和夫家基隆的故事,連繫兩岸情懷。

郭素亦時常早上七時醒來,以青菜、饅頭或清粥暖胃後即著手木刻,一雕往往七、八個鐘頭,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年。她沒有電視、電腦和沙發,手機也不大會用,卻歡喜地享受每一天,左鄰右舍對這位住客覺得另類,連里長都知道有這麼一位藝術家。

雕刻出師後郭素亦享譽「素人雕刻師」盛名,也成為作家,從漂流木寫到台灣各地景致,偶有鄉愁融入其中,但文字與作品都散發著歡喜,她十分感念世間的緣分,嚮往佛學卻嫁給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夫妻倆曾在教會裡面談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體悟,是以著作裡有菩薩、有上帝,讓人讀來別有新味。

更特別的,是她從小愛畫畫,蛋殼就是她的畫紙,後來考取服裝設計專科,三十歲創業,整日與金錢搏鬥,四十歲因緣際會到台灣,五十歲發表人生第一篇文章,近六十才拿起雕刻刀,走遍全台。

刻木 亦是修心

八八風災是郭素亦與雕刻的起源,那年她望著東北角大量的漂流木,感慨若能將枯木變藝術,它們的生命或許不那麼遺憾,沒想到先生鼓勵她實踐,從此結下不解之緣。遠嫁台灣是為真愛,更開心能隨時接觸佛學,對佛法能深入生活驚喜不已,郭素亦認為有福報的人才能接觸佛法。

有次她讀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驚覺慈悲就是給人溫暖!把木頭雕成人形,承載人情味也是慈悲的體現,因此成為後半生的志趣。

起初郭素亦不懂雕刻、性子又急,好幾次弄傷手指,手上常貼五、六個OK蹦,但她說,「是菩薩一直握著我的手才傷得那麼少!」

「雕刻很像佛教戒、定、慧的歷程,戒除煩惱、專注入定、慈悲傳世,是返璞歸真、探索自性,也安定浮躁的心情。」郭素亦分享,粗刻一件作品只要一小時,修好卻需十天,最費工夫的還是前置作業,從整理海邊的木頭、清沙、除蟲、曝晒到規畫、布局,最後才是雕刻。

「切好的木塊沒有五官,這時最考驗信念,直到笑肌恰到好處、神韻使人溫暖,那才是佛。」雕到一半,郭素亦如果覺得作品不夠慈悲便立即放下,一段時間再提起修正,對她而言,刻木也是修心,一筆一畫堅定信念。

信佛 塵不染心

她得意之作是尚未公開的〈再現敦煌〉,佛臉上有條深刻的橫痕,傳統華人會認為是破相,在她眼裡裂痕反而更顯自然質樸;木雕左側刻有三名打坐僧人,右側有何處惹塵埃五字,她甚有禪意的解釋:「信佛的人早已忘卻世俗,塵不染心。」

十年來郭素亦以手刻我心,累積三百多件作品,受國畫大師舒曾子、石雕大師廖天照和木雕家歐顯能、賴文山等人賞識,卻依然謙卑、勤儉度日,「我雖然只是一點微光,有機會也想燎原,讓人感受慈悲的力量。」

六年前先生過世,她獨守充滿回憶的家,今年六十八歲,生活不算富裕卻很知足,回首一生,為事業、家庭打拚,血淚斑斑,此時方醒悟生活不是愈優渥愈好,一身輕裝帶瓶礦泉水出遊,人可以窮得很美麗,而有意義的人生應是為心靈留點空間,再讓自己像一片樹葉隱於山林,懷抱感恩祝福世界。

每有訪客,她必然介紹作品中刻有「天佑台灣」的雕刻,傳達她愛家的態度,今年年底她受邀於佛光山極樂寺展出,歡迎民眾蒞臨,與她結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