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振興抵用券與人性經濟學

 |2020.02.15
2643觀看次
字級

行政院院會通過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紓困方案,其中一項是在疫情結束後,發放「振興抵用券」,初步預定編列二十億元預算,以提振商圈、夜市、餐廳的消費。行政院的口號是「你花錢我打折」,但政府補貼一部分金額替消費打折,民眾就一定會花錢嗎?這項政策實際能達到多少程度刺激消費、振興經濟的效果?

政府這次提出的「振興抵用券」概念,其實是源自於政府延續去年第四季配合國民旅遊補助的配套措施之一「夜市券」,只要入住參加交通部觀光局優惠活動的旅宿業者,經濟部就發給每房四張夜市抵用券,每張面額五十元,每房總計二百元。

但是,經濟部大撒幣的結果,並沒有引起很多民眾的興趣,使用率並不高,因之刺激消費的成效也很有限。根據經濟部在去年底發布的統計,夜市券上路二個月時,經濟部發出了五百八十五萬張夜市券,回收只接近二百萬張,回收率連一半都不到。經濟部這項政策總計印製一千萬張夜市券,但後續沒有再對外發布相關回收率統計。

研究人性與經濟行為之間關係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查.塞勒獲得二○一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證明,如果要干預民眾的經濟行為,需要某種「推力」,但不是所有推力都會有效;想要鼓勵人們去做某件事,一是要把它簡單化,讓事情做起來很簡單。二是要以證據為本,想法需要經過測試,如果沒有證據,不容易做出有效政策。

從人性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由於「夜市券」限制很多,使用起來麻煩,諸如限制消費地點(只能在全台八十三個夜市使用)、限制消費品項(只能在夜市裡吃東西或購物);而且必須選擇有國民旅遊補助的住宿點且上網登錄……,民眾沒有出去旅遊就領不到,但即使出去旅遊了也未必用得到,對於刺激消費沒有太大幫助,經濟部高估了邊際消費效應。

去年第四季發夜市券時,很多人拿其跟二○○九年的消費券做比較,當年消費券等同現金,幾乎沒有什麼使用限制;但抵用券是消費折價券,民眾必須額外消費一筆錢,才能獲得一部分的折價,對於多數民眾來說,給了折價券也未必想去消費,這也是三分之二夜市券領了卻沒去使用的原因。

夜市券對刺激觀光旅遊與消費已證實成效不彰,如今振興券又要捲土重來,並且預算倍增、適用範圍更大,政府應該重新審慎評估。

政府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對產業衝擊研擬的紓困政策,不在於是否編了預算、花了錢就好,而是預算花費的合理性與政策效益。與其撒幣發放一次性的「抵用券」,不如將錢花在刀口上,協助餐飲產業與觀光夜市攤販提升水準,讓消費者長期掏出荷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