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引刀一快汪精衛

文/王文隆 |2019.12.04
3036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汪精衛,原名兆銘,筆名精衛,可說是近代中國歷史裡一個被貼上標籤、永不翻身的人物,提到他的名字,可是與「漢奸」連在一起的,是一個叛國者、賣國賊,背棄民族、國家,與侵略中國的日本合作的可恨人物。

更可恨的是,他死的時候,抗戰還沒結束,不但沒送上戰罪審判,還在南京的中山陵旁的梅花山修了陵墓。這座墓陵,在抗戰結束之後,被重返南京的國民政府給毀棄,汪精衛的屍身被取出焚毀,恰合一個漢奸的下場,留世的僅存罵名。

然而,汪精衛並非初始就是一個出賣國家的人,他也曾經年輕,曾經熱血,曾經為國民革命奉獻。

一八八三年五月四日,汪精衛出生於廣東省三水縣,家境並不寬裕,一九○三年他獲得官費留學日本,於法政大學學習。孫中山一九○五年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汪精衛就參加了,在中山先生的信任下,不僅協助撰寫了同盟會的宣言,也作為孫中山有力的助手,擔任同盟會評議長的工作。汪精衛文筆犀利,與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保皇黨文字交鋒,宣揚孫中山的革命理念與思想,因而備受孫中山的賞識,之後汪精衛更成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主筆之一。

汪精衛並非是一個光說不練的人,他勤於筆耕,也頗富行動力,在南洋與日本等地活動勸募,也曾投身暗殺行動。

一九一○年一月,汪精衛與黃復生潛入北京,開設守真照相館為掩護,暗地裡規畫刺殺攝政王載灃。

載灃是道光皇帝的孫子,光緒皇帝的異母弟,更重要的是,他是宣統皇帝的生父,因此宣統即位之後,成為清國監國攝政王。革命黨人將他列為暗殺目標,他不僅因位高權重,負責諸多政務,更因他是宣統生父,能有威懾作用使然。汪精衛立志要「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藉此喚醒群眾,振奮革命。

但是,攝政王出行,必定前呼後擁,要刺殺他何嘗容易!為了一舉成功,汪精衛與其同伴找上了鐵匠幫忙,塑鑄一個一公尺高的大鐵罐,要在裡頭塞滿炸藥引爆。

與汪精衛一同行動的,除了革命同志之外,還有他在南洋勸募時結識的檳城華僑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陳璧君對汪精衛一往情深,深深為汪精衛的魅力所吸引,情願同汪精衛一起身殉,與載灃同歸於盡。

眾人探勘了載灃的行進動線,研判在什剎海上的甘水橋為刺殺的最佳場所,趁黑在夜裡埋設炸藥,不料,竟被發現,引來了巡捕,眾人只好星散四去,但鐵桶裝的炸藥實在沉重,難以搬動,就成了刺殺攝政王的鐵證。

一般人不會有鑄造這麼大鐵罐的需求,巡捕就此順藤摸瓜,很快地就找上了汪精衛與黃復生,將其投入獄中。

汪精衛在囚期間,遺留詩句:「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顯見他從容赴死以身殉的志節。

這個曾經熱血的青年人,在民國肇建之後,從獄中被釋放了出來,爾後也持續伴隨孫中山,因而在孫中山的遺囑上,留下了他的簽名。然而,抗戰期間,他對局面的悲觀,以及困於國民黨內的政治爭鬥,促使他轉投日本,走上「曲線救國」的路。

他未守晚節,終使他的名淹沒於漢奸的罵名中,也使得他曾經熱血的過去,隨之淹沒於歷史長流之下,成為一段被遺忘的過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