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九學年第一次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將於周六考試,共十一萬三十六人報考,以往約有兩成考生可拿A。而為配合一○八新課綱,大考中心將修改一一一年的英聽測驗題型,根據最近公告的考試說明,三年後的英聽測驗會增加長篇聽解,仍是六十分鐘考四十題,恐增加難度。對此,偏鄉學校希望英聽不要出太難素養題,以免加劇城鄉差距。
補教老師齊斌分析,新課綱的一大重點,是強調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素養能力,未來英聽新增的長篇聽解,其實就是素養題,出題趨向實用性、希望學生能用英文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以大考中心公布的例題為例,有一題講學生會主席要辦活動,寫信向校方預約場地,但申請表格有缺漏,考題列出申請表,透過學生和承辦人員的對話,考漏填什麼項目等問題。
另一例題引用一段老師上課提到核能優缺點的談話,再列出學生的筆記圖表,考老師談話主旨、核能優點等談話內容。
一心三用 基本分數恐變少
齊斌說,其實多益、托福等英檢也有這類圖表題,並不罕見,對於英文實力好的學生,並不會很難,但對於程度不好、對英文也沒興趣的學生,要同時看懂圖表、聽懂對話、再找出答案,等於一心三用,難度增加,能拿到的基本分數恐會變少。
大考中心統計,近年高中英聽測驗考生兩次成績擇優,全國只約兩成三拿到A,但很多偏遠高中低於兩成,主因在於學生從小沒機會念雙語幼兒園或美語補習班,練習英語機會比都會區少很多。
花蓮玉里高中校長江耀淇說,該校有英聽教室,英文老師平時就會訓練英聽、段考也會考,但每年學生考高中英聽測驗,拿A的不到兩成,因偏鄉孩子英語全靠學校老師,英聽拿A不容易;但也有學生對英文很有興趣,多益測驗考了近八百分。
偏鄉學生 難和外國人對話
江耀淇說,還好多數大學校系招生不採計英聽成績,設A級門檻也以常全英語上課的外文科系為主,不致太過影響偏鄉生升學權益。
新北市金山高中校長賴來展也說,該校學生每年英聽成績平均不到兩成拿A,多數拿B或C,但自從新北市政府引進外籍教師,每周上一節英文課,學生的大考英文及英聽成績已逐年提升,但很多偏遠高中沒外籍師資,學生根本沒機會和外國人對話。
賴來展說,未來英聽配合新課綱,考更多結合生活情境的素養題,無可厚非,但希望除了考「用英文寫上課筆記」這類因應頂尖校系需求的學術情境,也能考更平民化、台灣學生更有機會用到的生活情境,如外國人問路、到麥當勞或在飛機上點餐等基本題目,不要打擊學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