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1001種吃法:朝鮮薊頌

文/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 |2019.06.21
1733觀看次
字級

文/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

一九九七年開始,國內「飲食文學」蔚為風尚,蔓延到學術圈,變成趣味與學術兼具的研究,二十餘年來,這股風潮未退,不少學者潛心鑽研,即便不下廚房,也能紙上談兵,「君子遠庖廚」也能以筆當調羹,妙筆生花,滿漢全席。

彼時附庸風雅,我讀到智利詩人聶魯達較不為人熟知的詩集《元素頌》,這是他在傾心十一年完成一萬五千詩句的超現實史詩《漫歌》之後,返璞歸真,四年間分別出版《元素頌》、《新元素頌》、《第三本頌歌》,用自然簡潔的長詩短句描寫日常生活和周遭環境的「基本元素」,許多首詩都與飲食相關,寫實純真,猶如靜物寫生,而色彩豐富,詩意雋永。例如〈鰻魚湯頌〉、〈麵包頌〉、〈紅酒頌〉、〈洋蔥頌〉等等,詩的韻律、食材的描述、情色的譬喻、影像的想像、日常生活的刻畫,自然揮灑,渾然天成,仿佛回到少作《晚霞》和《情詩二十首》的寫實和象徵主義揉織的意境,貼近人心,真情流露。

《元素頌》當中引人入勝,也最令我回味探索的一首詩是〈朝鮮薊頌〉:

朝鮮薊╲柔嫩的心╲身著盔甲武裝╲挺挺屹立,築起╲一座圓屋頂╲在它的╲鱗片下╲身體總是╲不透水

……

朝鮮薊╲在那菜園裡╲身著盔甲武裝╲渾身光亮╲好似一顆手榴彈╲驕傲自豪

……

這趟武裝╲蔬菜的旅程╲它的名字叫朝鮮薊╲之後╲我們愜意地╲一片接著一片褪下它╲裸露它的鮮美╲我們平和地╲吃下它綠色的心╲它的珍饈。

聶魯達用八十五句長短句敘述這地中海區域的特產朝鮮薊,對我們而言,卻蘊含諸多異國情調元素,引人遐思:一是「朝鮮」之名,一說日本人對這舶來品十分喜愛,因從朝鮮輸入,故以朝鮮為名;二是「薊」菜的形象,「薊」多為帶刺的野菜,質粗味苦的刻板印象;三是陌生的蔬菜,以歐美為生產大宗,東方只有中國大陸生產,不見貿易進口。在歐美當令時節得以瞥見市場販售,但是收成銷售時的花苞,極易氧化變黑,沒有它生長時期那絲絨般的嬌美鮮綠,外貌不易引人注目;而它層層鱗片,一旦「失色」,狀似穿山甲,難與美食聯想;雖是時蔬,冑甲連身,不知如何處理,怎樣嘗鮮,這些難解的謎一直讓我對處理聶魯達的「飲食文學」研究躊躇卻步。

直到今年復活節,心血來潮,決定在地尋訪,地毯式搜索,竟然發現台灣本地有有機栽培種植,且供應超市和餐廳,節令也符合地中海每年四到六月的盛產期,同步登場。若說「橘逾淮為枳」,只有大小和品種的差異,色香味絲毫不遜色,這一發現在在證明台灣農業技術無所不能,朝鮮薊可以化身為在地食材,變成台式料理。

義大利和西班牙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生產國,對此蔬菜的引介自然積極深入。義文版《朝鮮薊》(Il carciofo e il cardo)一書被視為引介朝鮮薊的「聖經」,近日閱讀,鞭辟入裡,期待這食材得能在台推廣;而它的迷人之處,西班牙稱其為蔬菜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與烹飪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