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六祖壇經講話 頓漸品第八 問題講解 (6)

星雲大師 |2019.04.27
2671觀看次
字級
釋迦牟尼佛立像/北宋雍熙二年/日本京都右京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九)何謂八顛倒?
所謂顛倒,即:違背常道、正理,例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等,對於本真的事理持相反的妄見就是顛倒。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等正覺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涅槃,因為他發現自己所證悟的真理,和世間眾生的認知、欲求,都不一樣。世間眾生對事理的看法都是顛倒妄見,例如,佛陀覺悟五欲是苦,六塵是不究竟的生活,可是凡夫眾生莫不以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生活裡最重要的東西,為生活中所嚮往、追求的目標。佛陀所證悟的真如自性、法身理體、真實慧命是真實的,可是世間眾生因為見不到自心本性,反而以虛無來認識,豈不顛倒?

凡夫所知所見,背離正覺真理,因此稱為顛倒,即:第一、以無常為常;第二、以眾苦為樂;第三、以無我為我;第四、以不淨為淨。

不但凡夫有顛倒,二乘的聲聞、緣覺一樣也有四種顛倒妄見,即:第一、以真常為無常;第二、以真樂為眾苦;第三、以真我為無我;第四、以真淨為不淨。以上合起來,稱為八種顛倒,分述如下:

● 凡夫的四種顛倒:

● 以無常為常:又稱常顛倒。是對於世間無常的法,生起常見。世間一切有為法皆由因緣而生,依生、住、異、滅四相,於剎那間生滅,故稱無常。例如我們的身體,是五蘊和合的假有,是無常的,可是眾生不覺,因此每天執著我的身體、我所擁有的東西,等到大限一到,才知道手忙腳亂。

● 以眾苦為樂:又稱樂顛倒。世間五欲之樂都是招來苦果的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計為樂。例如,財、色、名、食、睡,這是苦的根源,可是凡夫眾生卻仍汲汲營營,錯把苦惱當快樂。

● 以無我為我:又稱我顛倒。所謂「我」,必須具有自主性、主宰性、必然性、永恆性;然而凡夫眾生執以為「我」的身體,是無常苦空的,是無法自主的。例如人到了壽命終盡的時候,欲求不死而不得,也就是說,我們無法主宰我們的身體。所以執著無我的身體為我,這是錯誤的。

● 以不淨為淨:又稱淨顛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種不淨;不淨就是汙穢、鄙陋、醜惡、過罪等的總稱。五停心觀中,有觀自身不淨的觀法,稱為不淨觀。即:種子不淨、受生不淨、住處不淨、食噉不淨、初生不淨、舉體不淨、究竟不淨等。然而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貪著,執以為淨。例如,一般人吃魚、吃肉,當成美味佳餚,如果把它當作屍體,如何敢吃?

● 二乘人的四種顛倒妄見,正好與凡夫相反:

● 以真常為無常:又稱無常顛倒。於如來常住法身,妄計有生滅變異的相狀。世間上,雖然一切有為法莫不遷流無常,可是從自性上說,卻有一個不變的真理。例如,法身理體是恆常不變的,但是二乘人看不到這個不變的理體,只看到這是無常的世間。

● 以真樂為眾苦:又稱無樂顛倒。於涅槃清淨之樂而計無樂。

● 以真我為無我:又稱無我顛倒。五蘊和合的「我」,雖然是不真實的,可是這個「我」可以藉假修真,乃至真心、佛性還是不離這個「我」,然而二乘羅漢於佛性真我之中,妄計無我,故說顛倒。

● 以真淨為不淨:又稱無淨顛倒。如來常住之身非雜食身,非煩惱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纏裹之身,二乘不明此理,故計為不淨。

顛倒,就是背於常道、真理。凡夫對於世間的顛倒,就是太認真了,太執常了;反之,二乘人則是太消極了,太執著世間為無常,這都是顛倒。如果我們能夠不執空、不執有,不執真、不執假,真假之中自有一個中道,空有之中自有一個中道;能行中道,那就是大乘佛道,就不會顛倒了。

(十)六祖大師如何建立一切教門?

六祖大師的南宗頓教法門究竟有些什麼樣的內容?他是以什麼樣的事理來建立這個教門的呢?

● 六祖大師以自性三身佛建立教門。六祖大師主張,吾人自心本性裡都具備有佛法僧一體的三寶;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自心本性裡面都有佛性、法性、僧性,所謂佛、法、僧「三身一體」,就在我們自己的心裡。所以,真正的皈依三寶,就是要歸依我們的自性三寶。

● 六祖大師的教門很重視發四弘誓願。所謂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大乘的四弘誓願,其實就是小乘佛教的四聖諦─苦、集、滅、道。眾生因為苦,所以才要「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有業、有集、有煩惱,所以才「煩惱無盡誓願斷」;世間的有為法之外,還有一個清淨無為的佛道可以追求,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成就佛果,必須修習佛法,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 六祖大師很重視摩訶般若波羅蜜。六祖大師在五祖座下,就是以《金剛經》而印心得道,所以他很重視般若自性的開發,唯有智慧才可以波羅蜜,才能完成自己。

● 六祖大師的教門很重視無相懺悔。懺悔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門,懺悔能夠淨心。在佛教裡,不管修學任何法門,都必須以清淨的心,才能納受功德,因此懺悔是必修的法門。

懺悔有事懺、理懺、作法懺等。六祖大師重視無相懺悔,所謂「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在相上而言,造作業因,必有果報,但從本性上看,罪性本空。所以,修習無相懺悔來滅罪,才是最究竟的。

● 六祖大師提倡生活就是禪。日用生活是中國禪宗的活水泉源,禪宗注重「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這是中國禪宗的一種境界。所以,六祖大師提倡生活就是禪,在生活裡:戒不可以不持,戒不持,就是人天路絕;行不可以不做,行不做,則功德不能圓滿;經不可以不講,經不講,則理論不明;禪不可以不參,禪不參,則心地不能透悟;道不可以不悟,道不悟,則觸目成滯。所以,自從六祖以下,他的門徒子孫們,非常提倡生活禪。例如黃檗希運禪師的參禪,就是天天種田,天天植菜,在種田、植菜裡參禪。又如六祖大師本人,就是在磨坊裡舂米,就是打柴、挑水。所以,到後來的許多禪師,尤其百丈禪師,提倡「搬柴運水無非是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因此,六祖惠能大師建立的教門,所提倡的就是:

● 以病苦為良藥。修行人要帶三分病,生病反而可以發道心。

● 以災障為解脫。面對苦難、障礙的時候,只要有忍耐的力量,當下就是解脫道場。

● 以群魔為法侶。修行就是與煩惱魔軍作戰,只要我們有工夫、有力量,都可以把他們當作朋友。

● 以留難為成就。任何困難,對有力量人來說,愈是困難,愈能成就。

● 以敵友為資糧。學佛修行,善知識是很重要的助緣,善知識不一定是正面的,所謂「善可為法,惡可為戒」,有時候敵人,跟他交個朋友,也可以成為學道的資糧。有時候,學佛修行,如果沒有敵人、沒有反對者,自己也不知道要進步;如果沒有魔王來擾亂,自己也不懂得要發大菩提心。

● 以屈抑為行門。有修行的人,即使被人委屈,給人抑制、冤枉了,這個時候,正是好修行。

● 以拂逆為園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是平凡的人,就會被擊倒,可是在一個有禪定、有修為的禪師,愈是拂逆的境界,他愈是覺得逍遙、自在。

● 以淡泊為富貴。錢財再多,不一定代表人格、道德,所謂「淡泊明志」,在淡泊裡面有時候更富貴。在禪者的心中,他視功名富貴如敝屣,他的價值觀念不是名利,而是宇宙的真理。

因此,在禪者的心中,不計榮辱毀譽,不慕榮華富貴;所謂禪者,是大勇猛、大堅定、大忍耐。禪,就是我們的心;世間、出世間、有無、好壞,一切都在我們的禪心裡。有了禪,就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真是廣大無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