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電線架設工人

文/林一平 |2019.04.23
5203觀看次
字級
圖一:登高板之操作圖/林一平
圖二:美式登高鞋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因緣際會,曾當過兩次電線架設工人(Telephone Lineman)。

Lineman是「電線架設工人」的美式用語,英式拼字為Linesman。這個工作最早出現於1840年代,為了架設電報線而產生。早期的電報線都掛在樹上,後來嫌樹枝雜亂,而且規畫的電報線路不見得會有樹可掛,於是就開始架設木製電線桿。

1870年代電話發明後,Lineman變成架設電話線的工人;1890年代大規模的發電廠建設後,Lineman也被用來稱呼架設電力線的工人。同一支電線桿,可架設多種不同用途的電線。電力線為「強電」,較危險,因此架得最高;電話線是「弱電」,架得較低。

我服兵役時當過架線兵,知道這個工作很辛苦。我在陸軍通校服兵役,印象最深刻的是以「登高板」(圖一)爬電線桿的訓練。

爬桿需要兩塊登高板。使用時,揹著一塊板子,抓住另一塊板子的鐵鉤,環繞電線桿,並鉤住前面的麻繩,之後雙腳踩上板子。站上第一塊板子後,將第二塊板子往電線桿更高的地方掛,再爬上第二塊板子。最困難的動作是,取下第一塊板子再往上爬。取下面板子時,以右手握住麻繩,要有相當的握力,支撐全身的重量,然後兩腳擺成很奇怪的姿態(事隔二十餘年,我已忘掉如何擺姿勢了) ,面孔朝地面,以左手將下方的麻繩取下(圖一)。然後重覆先前的步驟往上爬。我記得我的動作和別人相反,因為我慣用左手。

通信兵的訓練要求,是三個板子爬上桿,兩個板子下地面。

在陸軍通校訓練時,必須在45秒內完成,我從來沒有及格過。我當時練到手都破皮,最好的紀錄是2分鐘,爬上桿就已經花2分鐘,下地面0秒,其實是直接跌到地面。陸軍通校的教官嚇唬我們,說野戰通信兵都必須在20秒內完成,否則掛在桿上,無法閃避,往往變成敵人的活靶。823砲戰時傷亡最多的是通信兵,每次查線,出去一個,就摞倒一個,非死即傷。

中國軍隊的登高板技術不是自創,是從日本學來的,絕對不是美國技術。美軍的登高設備包括一個皮帶和登高鞋(圖二)。皮帶圈住腰部和電線桿,登高鞋的鞋跟有馬刺,可咬住木製電線桿,藉以向上爬升。當電線桿是水泥柱時,馬刺派不上用場,電線桿必須打洞插入鐵棒,讓人當階梯踩踏。

當年我在陸軍通校受訓時,通信兵區分為有線、無線,及載波三類。我是倒楣的有線班,負責爬電線桿架線。有線通信兵行軍時,背上都揹著一個被覆線絞線盤。架線時,揹著絞線盤的人只管往前走,聽口令行動,被覆線有時掛在牆角或樹枝、電線桿上,大都打個活結了事。收線也是麻煩事,僅以簡單工具輔助。

當過通信兵的「代馬輸卒」張拓蕪回憶,當年軍隊經費拮据,通訊被覆線都是舊品或廢品,破損的,臨時接上的,因此常常接不通。有線通信兵最好別得罪人,否則仇人拿大頭針插入電話線,接通了也會有雜音,聽不清楚。這時候你只好一寸一寸摸電線,找大頭針。張拓蕪還說他當年在蘇北如皋縣打仗,大雪冰封,電話線斷,任誰也無法可想。他說:「電話線斷,通信排長該負責修復,修通,然而通信排長有何辦法?要槍斃?那也只得任憑上級長官怎樣施行了。好在大地一片白茫茫,雪深及腰,別說無法行走,即使大地上出現任何一點和白雪相異的色點,都會成為最顯著的射擊目標,閉著眼睛也會打中!」

由1890年到1930年的40年間,電話線架設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工作之一,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電線工人因公殉職。因此成立了工會,以保障架電線工人的權益。

工會最早的領導者是Henry Miller。我擔任中華電信董事,有機會和其工會打交道。除了爭取員工權益外,中華電信工會也常提出改善公司經營的建設性意見。

圖三是1952年某美國雜誌做為封面的圖,是四位電線工在電線桿上吊了一部收音機,聽世界盃足球賽的廣播。一般人看這張畫都會覺得有趣,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圈內人,這張圖很忠實的表達了電線工的世界。電線工爬上電線桿後,工作未完,不會輕易下桿的,因此圖中四位電線工在工作中休息時,在電線桿上收聽廣播節目。

1991年我曾在美國印第安那州當電話電線工人,和一群白人電線工混了一個月。印第安那州的白人友善溫和,但也保守排外。當初和我這個黃種人工作時,對我禮貌但冷淡。有一次我不用剪線夾,表演徒手去除電線的被覆塑膠皮(當兵時學到的絕技),讓白人電線工開了眼界,相當佩服,才把我當成自己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