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走過台灣民間老照片(14-7)祈禱與祝福

文╱徐宗懋 |2019.04.19
2557觀看次
字級
很多人都有八卦山留影的照片:民國50年代,八卦山大佛前的遊客,這尊大佛建成於日治時期,在光復後的30年內一直列為全省主要的旅遊勝地,許多光復初期出生的孩子,童年時期都有在八卦山大佛前留影的照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古老的天主堂:民國50年代,古老的地方天主堂,外國神職人員常常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而且可以講流利的地方語言,與基層百姓關係十分密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讚美主耶穌:民國50年代,牧師舉起手,高聲朗讀主耶穌的話,以釋放心中的靈。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而言,牧師常被邀請到家裡證道,以祈求老人健康平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典雅的教堂:民國50年代,一群女孩在天 主堂留影,具有悠久歷史的天主堂本身也 代表一種建築的典型,同時又因與地方發 展緊密相連,成為豐富的地方典故之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市聖公會:民國50年代,一對夫婦做完禮 拜後,在台北市聖公會教堂外留影。虔誠的教 徒每個星期天都會盛裝前來做禮拜。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山區精神的撫慰:民國50年代,遠山山腰的 白色小教堂,為山區居民帶來許多精神撫慰 。尤其在原住民居住的山地,傳教士不畏艱 苦的生活環境,長年從事社會服務,使得基 督教的影響超過漢人的佛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帶領唱詩歌:民 國50年代,基督 教牧師帶領唱詩 歌,重要的地方 會請信徒們站起 來合唱。這間教 會是早年台灣小 型教堂的典型模 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傳教:民國50年代,外國 傳教士傳教的情形,通常 不會只是宣道,也會伴隨 麵粉濟助、免費醫療以及 免費教授英語等社會與教 育服務,以吸引信徒。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

傳統宗教在台灣擁有龐大的信徒,由於著名的寺廟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包含一段由福建迎神來台灣的故事,經過當地百姓數代的頂禮膜拜,成為香火鼎盛的名寺。寺廟於與地方宗族關係經常結為一體,地方的的族長通常也是寺廟的理事長。

雖然廟裡供奉的是一般台灣人熟悉的媽祖、關公、玉皇大帝、觀音或佛祖,但廟宇對於百姓而言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場所,也是地方的文化、娛樂甚至是飲食中心。廟宇旁邊常有江湖藝人表演,推銷土方藥品,還有菜市場和熟食攤販,每到酬神廟會時節,歌仔戲、布袋戲成日上戲,更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此外,著名寺廟也是重要的旅遊地,假日不僅有進香團,也可看見如織的遊人。

傳統宗教寄存於傳統的生活,成為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無需刻意傳教,也會世代遞嬗;相對於此,近代才傳進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則強調信仰的忠誠,更依靠神職人員的佈道。由於強調唯一、真神的意志,基督教信徒具有強大的內聚力,在學校和知識分子之間都出現許多小型的團契,並熟衷於向四周的同學友人宣揚宗教真理。至於天主教歷史悠久,其代表性組織由南京遷至台北,透過學校、醫院、救濟所等教育與服務性團體,影響力深入社會底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