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好味】外食的美麗與哀愁

文/蔡宛芳 |2019.02.21
1341觀看次
字級

文/蔡宛芳

我是職業婦女,不善亦不喜烹飪,所以時常外食。外食不必採買、保存食材,也不必洗洗切切、沾染一身油煙味,付錢了事,多麼方便省事,但衛生及食材來源卻是比較堪慮的。自己煮通常會選用好一點的食用油,即使貴一些也無妨;但外面的店家為了節省成本,就可能採用比較便宜但品質略差的油品。

有一次,到早餐店買巧克力土司,店員抹醬時沒有帶上手套,不慎沾到手指,他竟然用舌頭舔了舔就繼續塗抹!我心裡天人交戰著,到底是要裝作沒看到,反正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或者鼓起勇氣據實以告?猶豫了一會兒,我還是選擇了後者。雖然店家向我道歉,並且允諾重做,但我已失去信心,從此將這家店列為拒絕往來戶。

還有一回,我在夜市買了一盒章魚燒,正準備大快朵頤之際,赫然發現其中一顆「臭火答」(燒焦)得離譜,黑成這樣也敢拿出來賣!不由得想起長輩對我說過的話:吃外面的東西,就等於把自己的飲食衛生、營養健康,交到別人手上,還不如自己動手做,安心又衛生。

雖然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今日,多年的習慣及懶惰仍戰勝了對外食的疑慮,但我會盡量選擇開放式的廚房,好觀察店家的衛生細節,可以的話,也會留意餐點製作的過程。記得小時候,有一天阿嬤帶我去一家小吃店,點了一份蔥油餅給我當點心,然後阿嬤就站在爐火前,盯著老闆做蔥油餅。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阿嬤就是在為我的飲食把關呢!

對不善廚藝的我而言,外食有哀愁,也有美麗。夏天時,我會到一家泰式小館用餐,老闆娘做的涼拌木瓜酸甜微辣,開胃又下飯,搗碎的花生更是畫龍點睛,增添了些許香味及豐富的口感。如果不是外食,我又怎麼有機會享受到風味截然不同的異國料理?而除了異國料理,台灣小吃更是「俗擱大碗」,碗粿、臭豆腐、素粽……哪樣不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

美食,讓我更熱愛這個世界,卻也不得不概括承受外食的美麗與哀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