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 12 生活實驗家賈各布斯的感謝之旅

文/楊慧莉 |2018.12.01
201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多數人把一生的時間攤分在工作和生活裡,且常常以工作為主,生活為副。但有人反其道而行,且打破兩者間的界線,相互為用,不僅創造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另類生涯,且對生命有更多的覺知和感悟。他是生活實驗家賈各布斯……

另類生涯
創造體驗=體會人生

阿諾德.史蒂芬.賈各布斯(Arnold Stephen Jacobs, Jr., 1968-)為來自紐約市猶太裔家庭、畢業於布朗大學的記者、作家和講師,同時也在《君子》(Esquire)等雜誌擔任編輯。

賈各布斯的職業看似稀鬆平常,其實暗藏他對生活的創意,因為他把他的人生看作是一連串的實驗,藉此他投入了一個個計畫或種種生活方式,然後將這段生活所學化為文字,與讀者分享,最後變成一本本擲地有聲的《紐約時報》暢銷書。

讀遍百科全書後

那麼,這位喜歡嘗試各種生活、自嘲為「人類的天竺鼠」的作家曾做過哪些「瘋狂」之舉呢?在此,列舉其中兩項。

首先,基於種種理由,賈各布斯決定很認真的把《大英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讀一遍。這些理由包括了想變「聰明」、區分知識和智慧的差別,以及傳承父志。

他擔任律師的父親曾在他兒時開始讀百科全書,但只讀到「B」的範疇就停止了,於是他想:「何不接續父親未竟之事,也藉此洗刷家族有始無終的汙名?」

《大英百科全書》有多冊,要全部讀完,堪稱浩大工程。賈各布斯完成此驚人之舉後,問了以提出智力三元論見稱的心理學家斯騰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的意見,後者回說:「你這種想變聰明的方式是我聽過最蠢的方式。」

心理學家一說,賈各布斯豁然開朗;他坦承念完《大英百科全書》後,真正記得的很有限,但所留下的體悟卻是不可多得的。

他明白,常讓人緬懷的美好舊時光並非有那麼好,甚至很可怕,「以前的人命短,但他們在短暫的人生中卻飽受疾病纏身、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之苦,還有各種盛行的奇怪民俗療法,像是十九世紀用浣腸管將菸吹入人體以把人救醒的『菸浣腸療法』,讓人根本不想回到那個時代。」

在「讀」過那些可怕的人類史後,他發現自己更加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活出聖經的人生

念完用以增進心智的《大英百科全書》後,賈各布斯接著展開靈性之旅,打算用一年的時間依照《聖經》活出聖潔的人生。

他之所以想這麼做,是因為即便有猶太人的血統,成長過程卻始終與宗教無涉,而在有了孩子後就想到是否有什麼優良血統可以教導給下一代,於是他開始遵行《聖經》教規,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能有所改善。

結果,賈各布斯在力行一年的聖潔生活後,大有斬獲,卻也吃足了苦頭,像是《聖經》裡說「修面時不能修鬍邊」,由於不知哪裡是鬍子邊邊,他便完全不修邊幅,導致他在機場花了很多時間通關。

至於收穫部分,他認為《聖經》裡的感恩概念讓他受益良多,現在如果他所搭的電梯沒有直衝地下室,他就會很感恩。

另外,賈各布斯也學到「千萬不可僅以字面解釋來奉行」,像是《聖經》有說不可穿混紡衣物,那麼是否就該把聚脂纖維和棉混搭的品牌丟掉?另外,《聖經》說,要拿石頭丟打通姦之人,他真的做了,只是他拿的是無傷大雅的小碎石丟一下,象徵就好,如果真拿大石頭可能就要慘遭牢獄之災了。

感謝之旅
五大收穫X惜福樂施


最近,賈各布斯又突發奇想:每天早晨,都以一杯咖啡開啟美好的一天,那麼何不當面感謝每一位協助我喝到這杯咖啡的有功人員?

以正面對抗負面

這個想法來自於他察覺到自己易駐足於負面批評的習性,往往別人的一百句讚賞都敵不過一句羞辱。不過,他也發現,這種緊抓負評不放的狀況是人類的通病,因為腦袋的建置天生就偏好對那些惡言惡語回味再三。問題是如果人類帶著這種「負面」天性過人生,就會經常陷入焦慮和沮喪。

幸好,有很多研究都指出,對付負能量最好的作法之一就是感謝。數年前,他開始帶著家人做飯前感恩禱告,像是如果桌上有番茄可吃,他就謝謝茄農、把番茄載到商店販售的卡車司機、店裡結帳人員等。

原本,賈各布斯以為這樣就很夠意思了,直到有一天十歲的兒子說話了:「老爸,你感謝的這些人又沒在我們家裡,他們又聽不到你。如果你真的在乎,就該走出去,當面感謝才對。」

踏上旅途表心意

兒子的想法很有趣,也很有道理,於是賈各布斯決定落實。他本來以為這沒什麼困難,沒想到這趟「感謝之旅」花了他數個月,還因此環遊了世界,因為他發現若非有許許多多的人居中協助,他根本就喝不到咖啡。

於是他感謝了運送咖啡豆到商店的貨車司機、讓司機有路可開的鋪路工人、讓工人有路可鋪的瀝青工人……一路感謝下來,他明白他的咖啡就像所有產品,需要各行各業群策群力。後來,他決定把自己的計畫定名為「感謝一千個人」,因為他最後真的感謝了一千多個人。計畫工程浩大,但也很美好,因為他終於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每天發生的上百件好事,而忽略那錯誤的三、四件事,同時也警覺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密。

分享沿途五心得

「感謝之旅」沿途所獲甚多,賈各布斯在日前的公開演說中分享了其中五樣心得智慧。

◎心得一:正眼與人互動

「感謝之旅」的第一站,賈各布斯謝謝了常光顧的咖啡店的服務人員莊小姐。莊小姐很熱情,常常笑容可掬,但即使是這樣,她也常身處「險」境。人們常因還沒喝下咖啡而情緒不穩,像是九歲的小女孩也會因莊小姐沒在她的熱巧克力弄出她想要的圖案,而對她哭鬧。

諸多現場狀況讓莊小姐不太好受,因此當賈各布斯當面致謝,讓她很開心,又回以感謝之意,卻也在互動中坦承自己在服務業中最介意的部分是顧客付款時都不正眼瞧她,當她是販賣機,而非有靈有肉之人。

賈各布斯聽完後,發誓以後跟人互動,一定要與對方有眼神接觸,儘管短暫,卻有助彼此的心情,讓一天變得快樂。

◎心得二:咀嚼食物風味

第二個賈各布斯感謝的對象是在店裡精選咖啡豆的人「艾德」。艾德會到世界各地尋找最好的咖啡豆。當面致謝後,艾德以示範專業品嘗咖啡的儀式回敬──從把湯匙放進咖啡到大大啜上一口,讓咖啡浸滿口裡,感受它的漫妙滋味。艾德示範時,臉上發光的驚呼口中的咖啡喝起來像香甜蘋果、還有泥土的芬芳和楓糖漿的味道,讓賈各布斯也忍不住啜一口,但喝起來就是咖啡啊。

儘管如此,賈各布斯從此學會要讓口中食物多停留幾秒鐘,用心感受其風味,因為這對感恩也至關重要。心理學家曾說過,感恩得花一些時間,且最好讓它盡可能的長一些。所以,要細細咀嚼,慢一點,生命才不至於在急急躁躁中糊里糊塗中度過。

◎心得三:發現身邊傑作

在賈各布斯所感謝的對象中,有一位讓他覺得談話很投機,這人是發明杯蓋的人「道格」。由於道格用心血設計出的好杯蓋,咖啡飲者才能讓鼻子湊近咖啡,喝到咖啡的香氣。道格是這麼熱情且富創造力,賈各布斯覺得他就像是咖啡杯蓋界的馬斯克。

與道格的對談,賈各布斯明白生活周遭有成千上百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傑作,如有些電器用品上的貼心設計本身就是傑作。當有些東西製作精良,背後的過程卻常隱而不見,但藉由注意就能帶來驚喜,豐富我們的生命。

◎心得四: 先行動再感受

「感謝之旅」中,賈各布斯常起床花一兩小時用發送電子信、寄送謝函、打電話、親自造訪等方式,對各種幫助他喝到咖啡的有功人士表達謝意。老實說,有些人並不那麼領情,甚至懷疑他心懷不軌,想要上門推銷,不過多數人都是很感動的。有一位他電訪致意的女士是倉廚管理員。由於她管理有方,咖啡才不會受潮長蟲。當賈各布斯為此表達謝意時,女士說:「這聽起來怪怪的,但你讓我豁然開朗!」

事實上,這種怪怪之舉對雙方都起了作用,因為賈各布斯每天早上就算有起床氣也會迫使自己寫下一封又一封的感謝信函。他發現如果「表現」得很感恩,最後也會「由衷」感謝,因為「我們常以為思想改變行為,但更常發生的是,我們的想法會被行為所改變」。

◎心得五:力行六度感激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曾提出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說明世上任何兩位素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

賈各布斯從自己的「感謝之旅」中發現,每一站都會帶出另一百位他該感謝之人。當他追溯到哥倫比亞,感謝種出他所喝的咖啡豆的農夫時,農夫表示,「若非有其他的一百人,光靠我們也不成。」比方說,從咖啡果挖出咖啡豆的機器便產自巴西,載貨卡車的零件則來自全球各地,其中鋼便是由美國進口。

於是,賈各布斯又跑到美國印第安納州感謝那些製鋼工人。這一連串的追溯之旅讓他明白,他的一杯咖啡不是一個村落的成果,而是全世界。

感恩點燃行動力

除了以上五項心得收穫,賈各布斯還發現「感恩」其實可以點燃行動,而非像有些人所認知的「有了感恩心就易流於滿足」。

自從「感謝之旅」後,他自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了,因為他留意到食物供應鏈上所出現的剝削行為,也提醒了自己「這世上有很多人並無法享受他所擁有的。比方說,占了一杯咖啡絕大比例的珍貴水資源」。為此,他不僅去感謝了供給他乾淨用水的紐約水庫工作人員,還加入了一個致力於提供安全用水的組織「 Dispensers for Safe Water」,協助偏鄉地區之人得到好水。

感謝之舉啟動了賈各布斯對他人伸出援手的想望,而不再專注於自己的苦惱和需求。因此,他鼓勵所有人都能打造出自己的「感謝之旅」,不一定是咖啡,也不用跑遍全球,如果喜歡某個商標設計,不妨就寄送一張謝函,「重點是心意,以及記得生活中所有都是眾人群策群力的結果」,而他保證當你這麼做時,人生將為之改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