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腦庫爭取2年未果 罕見疾病患者 捐腦心願落空

 |2018.11.09
139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醫療研究在國際舞台屢創佳績,但醫界兩年前爭取建立台灣腦庫,至今沒有下文,進度緩慢導致國內醫療研究人員,難以為失智症或罕病尋找解藥盡一份力,就連患者想捐出大腦、為疾病做出貢獻,都無法如願以償,神經醫學研究的最後一哩路,依然看不見希望。

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十三人就有一人失智,失智症人口超過二十六萬人。不只失智症需要依賴腦庫研發更新治療方式,腦神經罕見疾病患者,也翹首等待找出解藥的那一天。截至今年一月,確診罕見疾病病人一萬四千五百餘人,約五成是腦部或神經系統病變。

全世界已有一百五十多個腦庫,亞洲發展較晚,一九九五年起,印度、日本、泰國、中國大陸及南韓相繼成立,但台灣卻不在行列中。身為「台灣腦庫建置小組」一員的台大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指出,神經疾病治療進展相當有限,病理診斷與研究需要使用腦組織作為標本,腦庫是神經醫學研究不可或缺的資料。

謝松蒼說,雖可經由國際合作取得腦組織研究,但是神經疾病在不同地區與國家,有基因以及人種的差異,要運用這些標本來研究台灣的神經疾病,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以「家族性類澱粉神經病變」為例,台灣人的基因突變點與外國完全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樣。

「在我有生之年,看不見治療效果。如果我走了,希望我的大腦可以提供醫學研究,開發新的治療。」

謝松蒼分享,認識一名家族性類澱粉神經病變病友,這句話是病友告訴他的,但台灣腦庫卡在計畫階段,這個心願成為醫師心中永遠的不捨。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廖崑富也表示,因腦組織資料庫與一般生物資料庫不同,如處理記憶的部位,每個腦只有一個,樣本少且保存不易。

內部管理無法沿用現有生物資料庫規範,「誰有資格申請?需要花多少經費?」支持腦庫成立,卻無法給出何時可開始運作,只能說還需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