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為大樓】留下的禮物

文/郭仲琦 |2018.09.30
2424觀看次
字級
大樓揭牌。圖/郭仲琦提供
醫護人員的愛心。圖/郭仲琦提供
全家福。圖/郭仲琦提供

文/郭仲琦

去年初,接到一通來自三軍總醫院的電話,告訴我們北投分院的新大樓落成,以父親的名字「紓為」命名,邀請母親及全家參加揭幕式。初聽以為是詐騙電話,不敢相信,後經探聽,證實確有其事。

院方說,是為了感念郭院長對精神專科醫學的投入與用心,經過全院同仁的票選而勝出。

主辦單位邀請母親在揭幕式上致辭,一向不善言辭的她非常緊張,事前寫好講稿,要我當聽眾演練數次。沒料到當天儀式開始時,母親一上台就脫稿演出,完全不顧我再三提醒的:「妳只有五分鐘,盡量簡短。」

她從父親渡海來台,到北投創辦精神病院開始,說了許多當初的點點滴滴,急得我在一旁猛打手勢,請她快點結束。但八十幾歲的娘,看也不看我一眼,胸有成竹滔滔不絕。我心裡嘀咕著:早知如此,何必還花那麼多時間練習?幸好幾位前後任院長都很體恤,把自己的時間縮短,禮讓給母親說個痛快。等老人家終於說完了,我已急出一身汗。

剪綵合影後,進入新建的醫療中心參觀,看到父親的名字「紓為大樓」刻印的匾額,內心一陣激動:「爸,您留名青史了!」題字的書法家朱振南老師也在場共襄盛舉。

這棟大樓的地點,是當年父親和母親共同工作的場所,見證了他們相識、戀愛、結婚、生子,經歷人生種種重要階段。我們從小在相鄰的眷村長大,舊的醫療病房對我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多年未曾造訪,如今翻新重建,仍依稀有著往日建築的影子,彷彿見到當年那些頑皮的小男孩和害羞的小女孩,在走廊上跑來跑去,到處探險的身影。

父親自幼失怙,祖母被迫改嫁離開村子。大伯和父親被族中長輩強行留在村裡,卻無人願意照顧這兩兄弟。父親從六歲起幫人放牛,換取食物,有一餐沒一餐地養活自己。他很想讀書,卻苦無機會。趁著牛隻吃草的空檔,跑到當地的學堂躲在邊上偷聽。有時聽得忘神,牛跑了,回村裡就遭到一頓打罵。父親很少提到童年,因為對他而言這是一頁痛苦的過去。應我們要求在講述這段往事時,他不好意思地說:「他們打我,我就打牛,我以為牠皮厚不在乎。」

父親對求知如飢似渴卻無法上學,一直到祖母回鄉來探望兒子,看到兩兄弟無人照料、無書可讀、替人放牛勉強求溫飽,堅持將父親帶走,才結束了他幼年這段無父無母的苦日子。等上小學,父親已是九歲了。

小學畢業,家中貧困,讀不起中學。有次因清明節拿火把不慎燒傷,沒錢治療造成皮膚粘黏,連手臂都舉不起來。後因當地教會的執事看他很有上進心,安排進入基督教醫院,把黏在身上的手臂動手術分割,又資助他就讀中學,父親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因此和教會結下不解之緣。

高中畢業後父親報考國防醫學院,隨政府撤退到台灣,開始人生的另一章。三十年後聯絡到留在大陸的家人,祖母已經過世。未能見到祖母一面,成了爸爸終身遺憾。

父親生前常對我們說,他沒有顯赫的身世,很抱歉沒能留給我們什麼。但是今天我可以大聲說:「爸爸,您留給我們的是最好的榜樣!」而在他走後數月,母親整理遺物,在一個鞋盒裡發現四萬多元現金,之前父親一直叨念他的錢不見了,母親以為他失智亂講話,原來真的是藏起來沒找到;這筆「意外之財」,被我們拿來做全家的聚餐基金,每次家人出外用餐,大家就舉杯謝謝爸爸請客。感覺上父親留下這筆錢,是藉此凝聚全家,以「禮到人不到」的方式出席家庭聚會,直到他走後數年,我們還在享受著他留下的禮金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