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放生旺季護生不放死才是愛環境

整理/青卿 |2018.08.18
2614觀看次
字級

整理/青卿

農曆七月是普渡及放生的旺季,每年此時因祭祀而宰殺的牲畜不計其數,不少宮廟在普渡祭祀時,又將放生納入祭典之中,造成動物及生態難以彌補的傷害。

亂放生動物奄奄一息

為因應時代變遷及健康環保新概念,環保團體與李喬、范文芳、陳玉峰等教授曾聯合推動「農曆七月護生月」,呼籲停止大型商業化放生亂象,並推動水果普渡、奉飯義民爺,以全面改善動物處境與環境永續。

放生的習俗,民間行之有年,但放生亂象不一而足,有海生魚被放在淡水溪中,或淡水魚被放進海中,結果放生儀式剛結束,魚體已奄奄一息;也有購買毒蛇在接近人類生活的社區不遠處山林放生,導致毒蛇長大後侵擾民宅,增加防災救災的警消人力負擔。

動物公民張婉雯表示,一些宗教團體高舉慈悲之名進行「放生」活動,不但不符合「善行」的原意,更因一時愚昧害苦動物,行徑無異「放死」。

淡水龜豈可放生大海

「胡亂放生,等於大開殺戒!這一點毫無懸念。」張婉雯曾看到某宗教團體,把大量巴西龜「放生」進海中,愛護動物協會勞煩救生員划艇救援後,一共撈起三百多隻巴西龜,其後雖開放給市民領養,但認養數量不大,直到此後數個月,仍有200多隻龜急尋愛心人士認養。

張婉雯說,巴西龜是淡水龜,根本無法在海中存活,即便開船出海的「善眾」雙手合十為龜祈福,但說穿了,整件事其實是自欺欺人,贖罪的人盲目行事,連淡水龜鹹水龜都未搞清楚,便一桶桶倒入海中,結果只是害苦差點被「放死」的動物。

某些生意人看穿人們內心的恐懼、罪惡感,提供方便的方法──付錢買一堆龜、租一條船,鼓勵「放生」、「做善事」,結果無形中反而積累了更多業報。

你放我撈畫面好諷刺

張婉雯某次路經北角碼頭,見到一班人圍著一桶桶生猛海鮮誦經,想來是稍後要放生用的。但就在這班人的旁邊,便有幾個人拿著魚網、釣魚工具,等著撈起幾百元一斤的蘇眉龍躉,形成「你放生,我收穫」的畫面,把魚當工具而各取所需。

除了水族,鳥也是「被放生」的常見受害者。香港地區曾在郊外發現大批雀鳥死亡,惹來禽流感恐慌,調查後才知原來是被放生的小鳥,因不適應野外環境,一場大雨後便命喪當場。更可怕的是,商人窺中了「放生」的「市場」有利可圖,大量捕捉、生產、轉售放生鳥,造成「放生團體訂貨→大量野鳥被抓→批發→零售→放生→死在野外」的連鎖反應,而不少鳥兒在運送或囤積時斃命,「放生」一隻鳥,背後可能是十多隻鳥兒的傷亡。

吃素愛地球身心環保

站在眾生平等、維護動物福祉的角度,愛護動物協會表示,「聰明放生」其實並不難,如果真的希望改善動物生存狀況,放生不如做義工,放生者何不到各大小動物團體幫忙?又或者,「放生不如吃素」,直接減少農場動物數目,令更多動物得益,豈不是更加落實放生的用意。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指出,背後有商業買賣行為的放生,的確會造成很多層面的問題。除了放生動物無法適應而大量死亡,造成疾病傳染,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基因污染,像在台灣西部的白頭翁放生到東部,雜交之後,變成了花頭翁。另外有些放生動物從國外走私進口,現在已經發現兩岸畫眉配種的情況;此外,台灣溪流的生態很多早已被外來種生物給改變了。

鳥族浩劫盡在捉與放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指出,佛光山曾於2005年與農委會合辦「動物放生行為管制宣導會」,希望讓民眾瞭解所謂的放生其實是更嚴重的殺生,因為有可能放生五千隻鳥,在捕捉過程造成了另外五千隻鳥的死亡,讓大家去思考放生的動物究竟是如何到達人的手中。

覺培法師表示,台灣少部分宗教團體放生的風氣也感染到東南亞國家,在馬來西亞曾發現有大批放生雞死在野外,當地政府以為是禽流感,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有佛教團體任意將雞放生,那些雞受不了酷熱的氣候而暴斃,使得當地政府因此對佛教產生誤解。

護溪救傷才是真護生

生態學者陳玉峰認為,現在已有些宗教團體主動將放生的捐款用於護溪或救助受傷的保育動物,如果能夠將護生保育活動結合宗教儀式,讓信眾看到野生動物回歸自然山林,凝聚善良的力量,才是做對社會真正有益的事,效果也會比光是負面的抨擊要來得好。

其實,整個自然界的平衡不脫離智慧與慈悲,放生的概念如果能夠善用,便是護生的行動。「把放生的捐款拿去贊助野生保育動物急救站,也幫助流浪貓狗。」林國彰呼籲,將生命關懷、慈悲的展現與生態理念結合,可以為宗教的放生文化找出一個很好的方向。

目前農委會有八個保育類動物的收容中心,都很需要關懷,這些受傷、不當走私的動物,很歡迎宗教團體參與護生,當然,「最好的放生是把棲地維護好」。

奉飯不殺生神人合一

另外,針對七月常有的祭祀活動,曾站出來反對義民祭用神豬祭祀的知名作家李喬,則呼籲回復過去義民與客家庄最初的互助關係──「奉飯」。

李喬表示,客家庄傳統上崇拜義民有兩種方式,一是大豬、第二就是奉飯,這也是行之有年的義民祭典中的重要一環。奉飯不必養神豬,是非常平民和生活化的,不需要花大錢,而且是一種神人合一的活動,奉飯之後大家一起交流吃飯聚會,神和人彼此的主體性都可以保留住,是東方文化的一種特色。至於普渡,則建議以水果普渡代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