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址的學校】 熱鬧歡送亡者

文/趙莒玲 |2018.05.17
1113觀看次
字級

文/趙莒玲

隨著住在四川大營盤村時間的加長,我深刻感覺當地的民情風俗多為口述鮮少文傳,得親身經歷一段時間的積累、印證、沉澱和爬梳,方能看清楚較為真切的面貌。我的涼山州彝族喪葬禮俗圖像,就是從日常片斷採集中慢慢拼湊而成。

記得剛到大營盤學校,有天傍晚和值周老師陳偉漫談彝族風俗時,耳邊傳來陣陣鞭炮聲。我貿然斷言:「有人辦喜事。」陳偉搖頭:「不對。辦喪事!」

從放槍到放煙花

開玩笑吧?瞥見我張口吃驚的糗樣,陳偉噗哧大笑,歉然地安慰我說:「我起初聽學生說,彝族辦喪事一定要放鞭炮的習俗,那時的反應也和妳一樣。直到有位家長過世,我前往祭悼,才赫然發現那位學生沒誆騙我。」為此,他開始留意彝族喪葬禮俗,還探聽到日漸被人淡忘的「放槍(對空鳴槍)」軼事。

陳偉眉飛色舞的轉述:據說,早年彝族只有辦葬事時,才得以舉行隆重的放槍(獵槍)儀式。貴族黑彝、平民白彝和低層奴隸,在放槍時得依其社會階級,展示身分、地位和財力。

放槍進行的方式是:獲知弔唁親友快來了,喪家必須從老遠的地方搶先舉槍鳴放,讓方圓數十里的人都聽到和知道又有一批人到了。若來訪者家世背景與喪家旗鼓相當,還可能發生雙方為公告自家實力而相互鳴槍,瀰漫暗地較勁的氛圍。因而家境富裕或身分尊貴的大家族,一場葬禮辦下來,至少鳴放數千發子彈,花費相當可觀。

流傳許久的放槍習俗,曾發生數次子彈落下傷人意外,官方從此嚴令禁止,彝人也改以施放鞭炮或禮花(又稱禮花炮、煙火)代替。

至今,彝族葬禮仍沿襲舊習,喪家不惜揮霍數千、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民幣購買成堆煙花,事先沿著家門前的路邊兩旁排放,待親友遠來致意,立即劈哩啪啦的施放。點燃數量愈多愈響愈彰顯家族的昌盛和氣派,來訪者也會自帶鞭炮助陣,以致彝族一辦喪事,鞭炮聲不分晝夜響個不停。

喪事當喜事辦

為何彝族人辦喪事非得鳴槍或放煙花?我的疑惑,陳偉無解。偶然間,跟彝族的管理員羅老師提及此事,他的詮釋是:這項儀式是親友們希望熱熱鬧鬧地「歡送」亡者到另一個世界。

喪事當喜事辦?此種作法,我覺得新鮮有趣。上網查詢,沒找到具權威性的文獻記錄;翻閱官方小學版鄉土教材《我的家鄉涼山》,有關彝族喪葬禮俗的記述亦付之闕如。遍尋不著佐證的史料,我只得將信將疑。

有天,我和女生宿舍管理員童阿姨下山採買物品。路過高橋村時,與一群穿戴彝族豔麗耀眼傳統服飾的婦女擦肩而過,我低聲問家也住高橋村的童阿姨:「村裡今天有人結婚?」她停下腳步,搔搔頭:「沒啊!但聽說最近有個彝族人死了,那些女人應該是來送葬的吧。」聽完,我腦袋打結了!

返校後,我連忙向羅老師求證:彝族人可以穿著色彩繽紛的傳統服裝參加喪禮?他眼都沒眨,用習以為常的口吻回應:「當然可以。我們彝族人對葬禮的穿著沒有任何忌諱。」

彝族葬禮的場面都很熱鬧?羅老師語氣肯定地說:「是啊!不論遠近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都聚在一塊大吃大喝,怎麼會不熱鬧。不過,這也讓不少家庭因此而欠下一筆債甚至傾家蕩產。」他驟然丟出的這顆震撼彈,在我心中激起想追根究柢的漣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