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新技術 垃圾變資材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 |2018.04.23
1370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中研院研究團隊花五年時間調查與模擬垃圾在海中漂流的軌跡,發現南海東沙島的垃圾主要來自中國大陸與越南,其次才是台灣、日本與南韓,最遠還有來自埃及的寶特瓶,垃圾研究榮登國際《環境研究期刊》,並成為台灣第一篇有關南海海漂垃圾的研究論文。

同樣有關處理廢棄物的方法,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發表「生物炭發電系統」,把公園修剪的枝條及風災後的漂流木以及農業廢棄物稻草等經限氧燃燒去化,產出生物炭產品,並將製碳熱源進行發電,還能附屬產出木醋液與焦油等產品,而設備總經費只需約新台幣五百萬元,回收成本只需約三年。

在本月初,台中市政府耗資二千七百多萬元,成立文山綠資材中心,並引進中興大學三小時快速醱酵技術,將廢樹枝破碎後,醱酵生產有機資材,取名為「大中肥」,每日可處理一公噸的木屑,每年可望創造上千萬元的商機。

以上種種點石成金的設備與技術,都可將無用的垃圾變有用物質,能整套外銷賺取智慧財,也能夠幫助地方政府解決頭疼的垃圾及露天燃燒空汙問題。

但是許多地方至今仍畫錯重點,民代首長只能一直伸手尋求中央補助,把爭取環保經費的多寡當作政績大小宣傳,爆發垃圾大戰時就雙手一攤,推說民眾不願興建焚化爐,空汙嚴重時就帶領民眾抗議台電發電廠,完全民粹式的操作,不能解決問題。

環保署每年花幾十億元預算處理廢棄物與空汙,方法是禁止、懲罰農民焚燒稻草以及花鉅款補助汰換二行程機車與柴油車、燃煤鍋爐升級為燃氣等,卻吝於編列幾百萬元預算協助各縣市設置生物炭發電系統,或者推廣快速醱酵技術,將農業廢棄物、樹枝條、紙錢以及廚餘等變成有機資材,結果當然成效不彰。

有人開發出優良的設備與技術,把垃圾變成有用的資材,有人把垃圾轉變為研究論文,執政者只要腦筋轉個彎加以推廣應用,許多陳年痼疾都能化腐朽為神奇迎刃而解,還能以最少的金錢解決問題,求得最高CP值。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